全县GDP年均增速超6%;规上企业由90家增至133家;产值过亿元企业由15家增至27家;连续入选全国绿色发展、投资潜力、县域发展潜力3个“百强县”;获评山东省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县,入选国家主数据标准试点县。2022年以来,庆云县坚持“1512”发展思路,持续优化干部作风和营商环境,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工业突破稳中有升、进中提质,成效显著。
庆云之变,选对路子是关键。“我们坚持向‘新’发力、向绿转型,把锂钠电新能源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创新突破,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全力建设京津冀锂钠电新能源产业智能制造高地。”庆云县委书记刘涛如是说。
缘起
从无到有用好优势
庆云风电资源富集,拥有全国最大的NMP生产厂家,是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的主要供应商。基于此,当地经过深入考察研判,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决定将锂钠电新能源产业作为突破口,重点招引培育锂钠电新能源产业相关企业。
思路清、决策明,说干就干。庆云将锂钠电新能源产业列为“一号产业”,规划建设中庆新能源绿色近零碳产业园,按照产业链上中下游分区域建设。成立“一号产业”办公室,单独制定锂钠电产业招商细则,多渠道开展以商招商、驻点招商、基金招商。截至目前,已建成配套完善、产业链健全的专业化产业园区,培育了全省首家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白名单”企业。
在产业园B区,山东承曦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铝箔经过自动裁剪、转运、卷绕,10余分钟后,便化身为一节节动力电池外壳。“订单不断,设备不停,今年特别忙。”企业负责人徐芳军介绍,长信化学生产的NMP、纳米导电剂等原材料实现园区内“隔墙直供”,降低了生产成本,产品更有竞争力,订单量稳步攀升。
历经3年,成效初现。目前,产业园A区一期、B区和C区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实现“满园满产”,形成从电池材料、电芯、PACK、储能系统,到后端应用、梯次回收利用垂直布局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未来,43个项目全部满产后可年产电芯6GWh、电池PACK1GWh、储能系统6GWh,年产值将达到110亿元。
提速
从有到优跨越发展
6月7日,中庆新能源绿色近零碳产业园区C区,年产1万吨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酸洗提纯项目施工现场,桩机震动,车辆穿梭,工人忙着安装设备。
“工人三班倒,机械不能停,力争6月底投产运行。”项目负责人马波介绍,3月中旬签约,迅速启动建设,计划新上2条酸洗提纯生产线,预计年产值1亿元。
提速,庆云不止于项目。为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庆云县坚持产业链两端发力,后端加快动力电池拆解梯次利用、再利用项目建设,全国布局新能源汽车和电池回收网点,不断挖掘“城市富矿”。前端举办山东省“十链百群万企”锂钠电新能源产业融链固链对接活动、德州市电动车共享换电模式推广启动仪式暨锂钠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创新大会,推广电动二轮车、三轮车共享换电,锦锂换电、骑士之家等企业和项目快速发展,打造更多消费新场景。
从有到优,庆云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中科亿博(德州)新能源有限公司与中科海钠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全国首条批量数码钠离子电池生产线在庆云投产,构建起“锂钠齐飞”发展格局。长沙理工大学(庆云)新能源与储能技术研究院、山东科技大学德州储能技术研究院相继落地,与贾传坤院士团队合作的“咏坤废旧沥青油石高效分离设备制造及年产4000吨锂钠电池负极材料项目”投产,实现了从废旧沥青中提取动力电池负极材料,提升了产业能级。
一个个项目加快建设、一项项成果产业化,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庆云锂钠电新能源产业走上从有到优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突破
从优到精布局未来
走进中庆新能源绿色近零碳产业园A区,车间房顶上,一排排暗蓝色光伏板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一期安装光伏板6.2万平方米,预计发电5.89MW,项目正在加快施工中,预计5月底试运行。”园区负责人窦景炎介绍,园区将同步安装储能设备,在满足园区用电基础上,余电储存上网,实现园区的绿色运转。
绿色厂区,绿电工厂,不仅围绕动力电池做精做优,更是突破创新,全面进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领域。
“我们的充电桩模块能量转换效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4%至5%,别小瞧这一个微小的数字,在实际运营中却有重大意义。”庆云易能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燕峰说,以一座拥有100台充电桩的充电站为例,每台充电桩每年可节省约2000度电,整个充电站每年可节省20万度电,相当于减少约160吨二氧化碳排放。
随着新能源汽车畅销,充电桩市场潜力巨大,加油站行业面临转型难题。庆云县是油商之城,在全国开办民营加油站约1.5万座。为促进产业融通,庆云县打破加油站与新能源企业间的行业壁垒,成立国有企业,建立联合平台,推动引导加油站导入新能源产品,形成了加油、充电、储能、市场推广、品牌创建等多业态发展模式。
产业从优到精,拓展更广阔市场。庆云县不断加速上下游配套集聚,拉长增粗补强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本地配套率。行深智能无人物流车上路运营,无人配送车智能制造项目、移储新能源智能微电网项目签约落地,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锚定目标,久久为功。庆云将始终把锂钠电产业作为“一流产业”,持续补链强链,加快构建从绿电到发展绿动能再到赋能绿标出口产品的发展格局,全面打造城市“新富矿”。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张志宁 通讯员| 马俊良 胡志强 于久辉
编辑|高玉梁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