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两大灌区改造提速!预计11月底完工 将惠及56.8万亩农田

沿着国道309驶进齐河,309公路桥旁的李家岸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一标段施工现场人声鼎沸、机器轰鸣。几十台挖掘机、混凝土罐车在河道两岸穿梭轰鸣,五十余名工人顶着烈日绑扎钢筋、铺设材料,人人争分夺秒,全力推进这场灌区升级攻坚战。

“这渠底施工可不是简单抹层水泥。”李家岸灌区运行维护中心运行保障科科长、施工负责人刘泉斌蹲在新铺的混凝土护底旁介绍。渠底防护有套严格“工序密码”:先铺10公分厚沙做垫层,再覆防渗土工膜阻断渗水,最后浇筑12公分厚混凝土压实成型。“这套全断面护砌,就像给渠岸穿了层‘防护铠甲’。”他补充道,岸坡工序相同,但混凝土换成联锁砖,咬合更紧密,耐用性大幅提升。

谈及改造前的困扰,刘泉斌直言:“过去都是土坡渠道,泥沙淤积导致水流变慢、输水效率低,土壤渗水还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而衬砌改造后,防渗抗冲难题一举解决,既节约了水资源,又筑牢了渠岸稳定性。

作为德州市水利重点工程,李家岸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自2022年启动,采取分年度实施策略,2023、2024年工程已顺利完工,累计投资4.96亿元;今年再投1.51亿元,重点推进12.17公里干支渠衬砌及38座建筑物维修改造。工程完工后,预计可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0.1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9.1万亩。“目前工程进度已达50%,正全力冲刺,预计9月底完成主体工程、11月底全面竣工。”灌区运行维护中心副主任刘洪明说。

施工中最大的“拦路虎”是地下水。“地下水排不净,渠底土质就会变软,机械进不去,后续工序全卡壳。”刘洪明解释。为此,施工团队量身定制方案:土质较好区域每隔40米设沙管井,24小时抽水控水位;地质复杂地段则采用胶泥置换工艺,挖除稀软胶泥后填入砂石分层压实。“现在渠底硬实得很,渗水问题彻底解决了!”刘泉斌拍着地面自豪地说。

为赶在10月引调水任务前完工,灌区开启“两班倒”模式,200多名工人、50余台套机械轮班作业。“我们优化流程,采取‘多点开花、分段推进、流水作业’方式,让渠道衬砌、建筑物维修、泵站改造同步施工,最大限度压缩工期。”刘泉斌介绍。同时,项目部建立全方位监管体系,通过定期检查、突击抽查监督隐蔽工程,关键环节安排专人24小时盯守,严守安全“零事故”底线。“我们要建经得起时间和群众检验的民生工程。”他语气坚定。

与李家岸灌区同步推进的还有潘庄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今年,潘庄灌区将投资2.36亿元,实施32.68公里干支渠衬砌、28座建筑物维修、3处泵站更新,完工后可改善灌溉面积37.7万亩。两大灌区2025年度总计投资3.87亿元,完工后,预期可改善灌溉面积56.8万亩。近期,两个灌区管理单位进一步细化施工方案,优化施工工序,增加力量投入,在10月引调水任务来临之前,紧抓当前施工的黄金时段,争取11月底前完工。

“两大灌区是全市用水‘生命线’,关乎民生福祉与发展大局。”市水利局农水科科长窦岩岩表示,下一步将锚定“设施完善、节水高效、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目标,加快改造进程,提升输水效率,为全市粮食安全、饮水安全及高质量发展筑牢水利根基。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杨鸣宇 编辑|苗欣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