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 挑大梁•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 | 德药制药有限公司:持续创新 造国产优质好药

9月9日,走进德州德药制药有限公司的质量控制中心实验室,质检员将刚生产出的咖啡酸片摆进检测盘,仔细检查药片的色泽与光洁度,随后利用多种高精尖仪器对每项指标逐一检查——这是药品出厂前的最后一道“关卡”,确保每一粒药片都符合国家标准。“这药片连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半点马虎不得。”质检员边说边在检验记录上签下名字。

这种对质量的严格把控,贯穿德药制药50余年的发展历程。时光倒回1971年,德药制药的前身德州制药厂的厂房里,第一代德药制药人围着简陋设备忙碌;2012年,天衢新区200亩新厂区拔地而起,崭新的GMP标准车间里,智能生产线取代了手工操作——这不是简单的空间置换,更是德药制药从“大而全”到“专而精”的蝶变。

“以前140多个药品文号像撒胡椒面,啥都做却啥都不精。”公司总经理潘秀芝回忆,搬迁后公司果断关停低附加值的大输液车间、冻干等非核心车间,走“专精特深”之路,聚焦心脑血管、抗肿瘤、大品种药物三大领域,以“要么唯一,要么第一”的研发导向,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打造“唯一”的赛道上,咖啡酸片无疑是最耀眼的成果。德药制药研制的咖啡酸片打破了“升血小板”与“升白细胞”不可兼得的临床困局,尤其适用于肿瘤放化疗患者。“最早从植物里提取咖啡酸,一斤原料才能出几克纯品,工艺复杂、成本高,患者用药经济负担太重。”企业研发总经理李成文回忆道。为了突破瓶颈,研发团队抱着样本跑遍全国,最后联合中国药科大学,全力攻克化学合成技术,成功实现了99.9%纯度的化学合成量产,并将原料成本砍去了大半。

纯度升高、成本降低了,可新的难题又来了:临床医生对这款“国产新药”心存顾虑。公司邀请国内知名专家、院士,在多家三甲医院开展了多项循证医学研究和万例真实世界研究,上万例的临床数据最终证明了这款药的卓越疗效,且安全性高、副作用低。患者使用“咖啡酸片”月均费用仅500元,远低于进口药7000元以上的支出。该药被评为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拥有咖啡酸原料药的制备、咖啡酸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咖啡酸合成精制工艺等5项发明专利,填补了国内该领域技术空白。目前,该药年销售额已突破5亿元。

走进德药制药控释制剂车间,激光打孔机发出的细微声响此起彼伏,孔眼精度必须控制在0.01毫米以内——这里生产的是“得欣通”硝苯地平控释片。“为让高血压患者能够平稳降压,我们就想研发出能24小时恒速释药的产品。”公司营销总经理任海义指着桌上的样品介绍,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难题,公司科研团队携手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展开了长达十年的艰苦攻关。为达到药物均速释放技术指标,研发人员调整包衣厚度、精细激光打孔、筛选辅料的颗粒度,做了上千组溶出度试验,还采集了众多临床数据。“我们采用渗透泵技术,将黄色药物层与红色助推层通过双色压片机精准压制,外层再包裹上特殊的半透膜,最后用激光精确打孔——服药后水分进去,助推层膨胀推动药物层将药物释放出来,速度均一恒定,24小时稳稳降压。”任海义表示。2023年“得欣通”成功上市,技术水平可比肩德国拜耳,标志着德药制药在控释制剂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而公司此前研制的“得高宁”,作为国内首款上市的降压药,早已凭着“全国销量第一”的实力,成为患者药箱里的“降压老熟人”。

如今,这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药企,已斩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单项冠军企业等多项殊荣,建有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成为心脑血管、抗肿瘤等领域的行业标杆。正如潘秀芝所说:“我们既要做行业领先的创新药企,更要做守护民生的良心企业。”未来,企业将持续深耕核心领域,向着“行业百强、百年德药”的目标迈进,让“专精特深”的好药真正惠及千家万户。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杨鸣宇 通讯员|杨玫
编辑|高玉梁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