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
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
秋季第四个节气
斗指酉,太阳到达黄经180°
于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交节
据《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
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这天正好在秋季90天的中间
有着“平分秋色”的意思
所以叫“秋分”
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
昼夜相等
此后白昼开始短于夜晚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因此,雷声不但是暑气的终结,也是秋寒的开始。
二候蛰虫坯户
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三候水始涸
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习俗
放风筝
秋分期间是客家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
送秋牛
秋分时节,民间挨家挨户送秋牛图。送秋牛其实就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吉祥,不违农时的话。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客家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破坏庄稼。
秋分养生
秋季气候干燥,燥邪为主要外邪。
在秋分之前,受暑热余气影响,温燥现象较为普遍;而秋分之后,秋风渐起,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气息加重,凉燥现象逐渐增多。
为预防凉燥,就得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升抗病能力。秋季锻炼,重在益肺润燥,如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
饮食调养方面,应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秋分诗词
《晚晴》
(唐)杜甫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秋夜诗》
(南北朝)沈约
月落宵向分,紫烟郁氛氲。
曀曀萤入雾,离离鴈出云。
巴童暗理瑟,汉女夜缝裙。
新知乐如是,久要讵相闻。
《秋分后顿凄冷有感》
(宋)陆游
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
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
况我老当逝,且复小彷徉。
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
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
耄矣狂未除,谁能药膏肓。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来源|综合网络 编辑|崔广旭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