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京德医药及康养产业人才对接交流会暨中国医工交叉与转化协同创新发展大会上,6个医药康养项目签约;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中心院区,举行了德州市医药及康养产业链路演活动。
作为第四届中国·德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德医药及康养产业人才对接交流会暨中国医工交叉与转化协同创新发展大会,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院士专家、高校学者、企业代表及政府部门负责人,共同探讨医药及康养产业前沿趋势,推动医工交叉与转化协同创新迈向新高度。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纪钢出席大会并致辞。他表示,德州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策与要素保障,为各类人才和企业在德州创新创业提供有力支撑。
会上,德州市智慧心电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强凡科技无害化“灭四害”智能设备生产项目、中关村e谷·齐河生命科学谷项目、华大基因夏津实验室项目、刘成源名中医传承工作室项目和智慧医学检验服务平台项目签约。这些项目既有高科技的“硬核”支撑,也有民生关怀的“温度”体现。
德州市智慧心电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是以全市统筹方式建设远程心电诊断网络,融合AI人工智能、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技术,实现从筛查、诊断、危急值预警到术后随访的全流程服务。
项目开发方深圳博英医疗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是参加路演的企业之一,是一家专业从事动态心电图及医疗监护设备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连续三年位居中国动态心电市场销量第一。公司副总经理江欢介绍,“项目致力于打造‘15分钟心电服务圈’,推动心血管疾病防治关口前移、服务下沉,为德州市民提供更快捷、精准、可及的心电诊断服务。”
路演活动中,帝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展示的“POCT AI智检解决方案”,整合血常规、特定蛋白、生化等多种检测功能于一体,具备免清洗、快速出结果等特点。通过双AI大模型实现智能样本分析与报告解读,该方案特别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急救场景及慢病管理,助力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及时转”。
会上,“中国医工交叉与转化人才协同培养基地”揭牌。作为全国首个医工交叉与转化协同创新平台的深化拓展,基地将进一步促进高层次人才集聚与科技成果转化。南京大学教授顾宁、科技部《中国科技产业》杂志社主任丁玉路等6位行业专家受聘成为“德州市医药及康养产业高级顾问”。他们将助力德州医药及康养产业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与产业融合方面实现新突破。
在主旨演讲与高端对话环节,南开大学教授孔德领、南京大学教授屠娟等行业领军人物,围绕生物材料、声学医学、医疗器械政策与趋势等课题进行深度分享,为德州乃至全国医药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思路。
医药及康养产业是德州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德州聚焦医药制造、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和康养服务4大方向,构建起了“链长统筹、链办协调、部门联动、属地落实”的产业推进体系。“签约和路演的项目覆盖诊疗、医药、器械、康复等多个领域,精准契合德州医药健康产业链培育方向。”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宋学谦表示,重大项目签约落地与高端人才智库的建立,将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为德州打造区域性医疗康养高地注入新动能。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张双双 通讯员|刘伟任 编辑|黄晓龙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