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云崔口镇:科技赋能抢收减损,日烘湿粮300吨

近日,持续阴雨天气给正值收获关键期的秋玉米带来了严峻挑战。面对不利天候,庆云县崔口镇上下迅速响应,积极调配人力物力,全力发挥科技作用,打响了一场与天争时、抢收减损的“玉米保卫战”。

在庆云绿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内,湿粮粉碎机正开足马力,昼夜不停地对刚收获的湿玉米进行脱粒处理。脱粒不仅显著增加了物料的散热面积,有效延缓霉变进程,也为后续烘干或青贮等多元化处理创造了条件。这一高效环节打通了雨天抢收后“最初一公里”的堵点,为玉米的妥善储存和转化利用赢得了宝贵时间。

“我们利用降雨间歇,将合作社成员和小农散户的玉米集中运至合作社,以高于市场价三分的价格与农户结算,最大限度保障农民收益。”庆云绿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景坤表示。

如何让“湿粮”变“安全粮”,同样是群众关心的头等事。“真是多亏了镇政府和合作社帮忙,我家这200多亩玉米不用眼睁睁看着受潮。抢收、转运、烘干、售卖全程都不用我们发愁!”崔口镇四屯村村民姚红国感慨道。

庆云绿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日烘干量已达到300吨以上,操作人员坚守岗位,实时监控炉温、风量、物料流速等关键参数,确保烘干过程安全高效、玉米品质稳定。潮湿玉米经处理后,水分迅速降至安全标准以下,有效锁住营养成分,解决了种植户的“晒粮难”问题,消除了阴雨天气导致粮食变质的后顾之忧。

目前,崔口镇玉米收获已达到89%,抢收及烘干工作仍在紧张有序推进中。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刘立颖 任静怡 编辑|崔广旭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