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以来,109个标志性项目,524亿元投资,实施类与储备类并举,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共进,体量与质量兼具。这些拔地而起的优质项目,汇聚成德州蓬勃向上的新优势,成为拉动区域投资、托举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从“十四五”开局之年起,德州聚焦城市发展的关键领域与薄弱环节,创新构建重点项目建设机制,全面打响城市能级提升的攻坚战。长河公园的碧波延展、体育公园的活力迸发、文化科技中心的功能丰富……一批批重点工程的落成启用,不仅显著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更提升了城市品质内涵,让“富强、活力、幸福、美丽”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愿景,从纸面走向地面,化为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实景。

创新机制破壁垒,打通项目建设“快车道”
速度,是衡量改革成效最直观的标尺。
临武高速公路项目从前期手续启动到核准立项,涉及74个单位、59个大项、270余项流程,仅用10个月,较全省常规周期提前8个月,创造了山东省高速公路前期工作的最快纪录。
“快”的背后,是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是机制创新的系统重构。
2021年,德州市委、市政府以“开局即决战”的担当,创新建立重点项目建设体系。49家单位不再是“单兵突进”,而是结成“集团作战”的共同体,打破条块管理壁垒,厘清权责交叉地带。资金、土地等要素向重点项目倾斜,凝聚起“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强大合力。
机制的创新,根植于源头求解与流程重塑。德州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引导各级各部门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锐气推动流程再造。创新“容缺+并联”办,对44个审批事项实行“信用+承诺+容缺”三联动极速办;创新施工许可手续“分段”办,对不改变用地性质和建筑主体结构前提下利用老旧建筑及非经营性小型施工主体实行“豁免办”,实现“拿地即开工”。这一系列改革直接推动项目周期压缩40%,审批提速70%。
德州用实践证明:破除体制机制的“梗阻”,就能打通项目建设的“快车道”。
民生图景变实景,绘就幸福德州新画卷
发展的温度,体现在一个个民生项目上。
“十四五”以来,109个重点项目在重大战略落实、城市基建完善、公共服务优化等领域全面开花。昔日的规划图,化为惠及千家万户的生动实践。
文化铸魂,千年文脉绽放新光彩。抢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机遇,“德之韵”运河博物馆群拔地而起,苏禄王御园、四女寺等历史遗迹焕发新生。黄河、大运河130公里生态堤顶路,如绿色丝带串联起两岸锦绣;9100亩新造林,筑起德州生态屏障。文化体验廊道获评省级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十佳示范案例,成为“诗与远方”的最佳注解。

推进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大幅提升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城区防洪排涝能力。河河畅通、河库专通、库库连通,织就一张集水资源保障、防洪除涝、绿色生态、道路畅行、文旅融合、产业发展于一体的“三通六带”现代水网。
基建提速,城市“动脉”更强健。临武、德郓高速即将通车,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G104宁津至临邑段、S323夏津段等国、省道建成通车,极大改善区域交通条件。三八西路下穿京沪铁路、大学路东部地下管廊、黄庄立交改造等项目,持续完善中心城区路网,拓展城市空间,便利市民出行。
民生提质,幸福生活有保障。教育是民生之基,新建、扩建5所高等院校、2所高中、5所幼儿园,德州工程职业学院、德州职业技术学院职教能力提升项目落地见效,有力推动“职教名城”创建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健康是民生之需,东部医疗中心、市传染病防治中心等4个医疗项目,让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更加充足。休闲是民生之乐,521亩核心地段建起市体育公园,与长河公园及续建项目有机连通,形成占地2300余亩的城市“绿肺”和多功能活动空间,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首选地。集文化、旅游、科普于一体的市文化科技中心,将显著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市民精神家园。
项目集聚强动能,锻造产业发展“硬支撑”
重点项目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经济引擎。
在天衢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展览中心已完成综合验收,二期会议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该会展中心总经理安晓东介绍:“相比过去广场开放空间,室内专业展厅展览效果大幅提升,具备全天候使用能力,更好满足企业展示与市民消费需求。”
目前,会议中心已成功举办家电家具展、汽车展等活动。与会展中心一样,重点项目正赋能产业发展,让发展与振兴同频共振。
新建金茂源县乡村配送中心、德州天衢国际会展中心等9个物流会展项目,助推上下游产业链体系建设。会展面积新增约16万平方米,主城区快递分拣配送效率提升60%,物流成本下降近20%。
记者在位于平原的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内看到,人才公寓项目一期6栋楼主体已全部封顶。该产业园聚焦“高”品质、“深”加工、“新”业态,助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与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据了解,该项目占地1.1万亩,配套建设农业食品智慧供应、检验检测、研发共享、成果转化和会展交易5大平台。
城乡融合,乡村振兴。陵城区国际钓鱼基地投入使用,依托水资源优势,切实把“水文章”做足做活,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打造新的消费热点与模式。
如今,一个个重大项目拔地而起、串珠成链,成为集聚新动能、锻造产业长板的“硬支撑”。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刘勇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