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首次,德报首个!德报周坤、刘振兴摄影作品获评第32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11月8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32届中国新闻奖、第17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公布。德报周坤、刘振兴拍摄,高红岩、郭庆萍编辑的作品《世界单体最大水上光伏电站并网发电》获评第32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这是德报首个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也是德州史上首次荣获中国新闻奖。

2021年12月30日,华能德州丁庄水面光伏电站二期顺利并网发电,标志着世界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光伏电站——华能德州丁庄320兆瓦水面光伏电站全容量并网发电。当天,通过德州24小时新闻客户端第一时间推出图文及视频报道,并在第二天的报纸上刊登了消息和一个整版的图片报道,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了这座“世界之最”的建设场景和风采。

作者谈创作感受

用典型瞬间 “奏”好时代强音

□ 周坤

荣获第32届中国新闻奖让我们感到十分惊喜。回顾拍摄、采访过程,细节历历在目,感慨很多。

第一次到项目现场,近9000亩的水面,一望无际,让我们“无从下手”。前几次都没找到拍摄感觉。有一次我们拍到了傍晚,落日前的光线映在光伏板上熠熠生辉,这美丽的光影一下激发起了我的灵感:用最美的光影去表现这座世界之最的水上光伏电站,这不就是我想要达到的效果吗!

最美的光影在一早一晚,我们确定了重点拍摄时间。我家距离项目现场有25公里路程,开车要40多分钟。那段时间,起早贪黑是常态。

为了寻找拍摄点,经常穿梭在各个工地,车轮胎先后被扎过十几根钢钉。无人机信号中断更是常事儿。一次,同事的无人机失联掉到了湖水里,最后也没能打捞上来。我的无人机有几次险些无法返航。

半年时间,我们先后拍摄60余次,累计行程3000多公里,拍摄了2万多张照片和大量的视频素材。

一组好的新闻照片,从策划到拍摄,从后期编辑到传播呈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获得这个新闻线索之时,报社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研讨报道方案,解决出现的疑惑,这让我们在思维上越发开阔,在思路上更加明确。在项目建成并网发电当天,新媒体及时推出图文及视频报道,第二天报纸刊登了消息和一个整版的图片报道。

我们这组照片能入选中国新闻奖,这是德州日报社集体力量的结果,我们作为主创人员深感自豪和骄傲,这也会激励我们深入践行“四力”,在“走转改”中接地气、长见识、学本领,讲好德州故事,继续创作出更多有灵魂有深度的好作品。

点击查看作品《世界单体最大水上光伏电站并网发电》

第32届中国新闻奖评委推荐语:

中国要全面实现“双碳”目标,清洁能源利用不可或缺。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单体最大水上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具有样本价值。记者将落实“双碳”目标这一重大主题放在“世界单体最大水上光伏电站并网发电”这一重大新闻上来体现,并用不同的视角,全方位展现了这座“世界之最”的建设场景和风采,极具视觉震撼力。这组新闻图片,用光讲究、构图巧妙,瞬间典型,实现了新闻性与形式感的有机结合。

点击查看第32届中国新闻奖、第17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全名单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张晓航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