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冬修水利“冲锋号”!德州水利系统抢抓工期,41个重点项目加速推进

秋冬时节,雨水渐少,水利工程建设迎来施工“黄金期”。我市各地纷纷吹响冬修水利“冲锋号”,随处可见水利建设的忙碌景象。

12月7日,在山东水网“一轴四横”德州市域连通西线项目施工现场,400余台挖掘机正在进行河道清淤作业。“该项目在德州市域通过东、西两条纵向引水线路,以水系、道路、绿带贯通为标志,将黄河、徒骇河、德惠新河、马颊河、运河五大干流南北贯通,实现黄河于大运河 ‘牵手’。”山东水网“一轴四横”德州市域连通西线引调水项目(一期)建管处处长李文涛介绍,目前,工程现场有施工人员600余人,土方已开挖完成120万m³,项目完工后,将实现德州市内五大骨干河流互联互通,有效提高防洪排涝及水资源统一调度能力,进一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在贯通黄河、大运河的基础上,系统应对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交通组织、水利安全保障、乡村活力振兴、土地价值提升等问题,打造功能复合、激发乡村活力的永续发展之路。

与此同时,马减竖河综合治理工程正在有序推进。“马减竖河是连通马颊河与减河的一条排灌河道,流经夏津县、平原县及德城区,主要功能是分洪、供水、截蓄导用。”马减竖河综合治理工程建管处副主任李岩介绍,目前已完成河道清淤48万方,占总土方量的75%以上,全部完工后,可提升河道分洪、排涝及供水能力,保障马颊河下游水库引黄供水安全。

粮安天下,水利先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今年以来,全市水利系统深入贯彻“四水四定”、黄河战略等方针指示,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水系连通,突出项目建设,统筹抓好水资源管理、水灾害防御、生态河湖管护,持续优化全市水资源配置格局,不断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全力推进冬修水利,加快建设德州现代水网总体格局。

作为今年全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之一,马颊河引调水工程进展顺利,正快速推进,目前已完成乐陵市、庆云县段道路工程总量的95%,东西宗调节闸主体完成度达65%,马颊河清淤工程完成度达63%。此外,城区供水工程已提前一个月完成试通水,供水能力由以前每天28万方提高至48万方。

记者从市水利局获悉,今年全市共实施41项重点水利项目,总投资达40.7亿元,是去年的2.7倍,目前已完成投资37亿元,占年度投资的91%,其中29项省重点项目进度达115%,列全省第三位。

建设现代水网,不仅要持续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更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需求。

“以前的水烧开了喝进嘴里有一股说不出的味道,现在不仅水清了,也好喝多了。”禹城市梁家镇南陈村村民黄宪明打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流进盆里,他在不经意间发现,这几年家里的自来水水质“悄悄地”变好了。

当前,我市正积极创建全国城乡供水现代化示范市,今年投资3.02亿元,改造了总长1.24万公里、1180个村的老旧供水管网;全市7718个村庄已全部实行“四统一”(机制、队伍、管网改造、水价)管理服务改革,在全省率先整建制实现农村供水管理服务到户,初步解决了水价偏高、管护不及时、管网老化失修等问题。

“兴修水利,守护‘德水’安澜是应尽之责、必行之举。”市水利局局长李守学表示,下一步,全市水利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抢抓时节、加快进度,确保圆满完成水利项目建设工作,同时,以5大干流、89条支流、20座水库互联互通为重点,以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水经济六带融合发展为方向,发扬传统、发挥优势,着力打造国家省级“三个样板”,在建设中国式水利现代化上走在前。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董天力 通讯员|李巍仑 编辑|梁思佳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