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各地经济发展开局良好,为做好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为社会注入了信心。但近期一些地方接连发生的火灾、交通事故等安全事故,再次敲响了警钟:安全是发展的前提,越是拼经济,越要时刻系好“安全带”。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一丝一毫不能放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安全是基础、是前提,没有安全,其他都是“0”。当前,各地拼经济、抢发展的势头正猛、劲头正足,前期打下的基础不错,未来发展的机遇不少,但安全风险也容易“水涨船高”。比如,物流活跃大货车就多,建筑业复苏施工就多,烧烤火爆明火就多。这些“多”,反映的是人身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等风险隐患量大面广,安全不仅是“红线”,也是“高压线”,更是人民群众的“生命线”。因此,各行各业务必时刻系好“安全带”,安全之弦宁可百日紧,不可一日松。
能否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是衡量各地各部门工作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准。安全生产不只是一句口号、一种认识,更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对待安全问题,如果不上心不尽心,只停留在喊口号、做样子上,明知有隐患却不真抓实改,迟早会酿成大祸,这样的反面“教材”屡见不鲜。
经济提速,安全先行。各级各部门要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根植于心、践之于行,坚决杜绝侥幸心理,做到未雨绸缪。要深入研判安全风险隐患,不漏过一个隐患、不放过一个死角、不忽视一个细节,从源头上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以“一失万无”之心确保安全生产“万无一失”,护航高质量发展。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胥爱珍 编辑|高玉梁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