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浪费、崇尚节约 | “一粒米的艰辛,每个人都应知道

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随着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以食为天”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人们追求饮食多样性、丰富性的同时,个人餐饮消费中的浪费现象也越来越常见;在食堂用餐与家庭用餐方面,“舌尖上的浪费”大量存在。“反对浪费 崇尚节约”,呼吁大家一起践行。

一粒米的艰辛

源于大自然的眷恋与馈赠,每一粒米都是从春华到秋实的时光凝练,从冰冷坚硬到热腾香软的一往情深,每一个生命都寄托着大地不可辜负的情谊。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一粒米的形成

需要经历

谷粒-育秧-耕整-插播-

植保-排灌-收割-大米-盘中餐

没有一粒米可以轻而易举成为盘中餐,

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

全天候最快全程

约3072小时

才能到达我们的餐桌,饱满而脆弱,值得我们尊重。

珍惜每一粒米的来之不易。

节约一粒米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粮食都心存尊重与敬畏。而消费社会下,餐饮文化中的个人消费行为受到“面子”的驱动,造成大量“舌尖上的浪费”,令人心痛。杜绝因“面子”而起的餐饮浪费,一方面需要以变革消费环境为抓手,将崇俭抑奢、理性适度作为社会消费的新风向标;另一方面应培养绿色健康的饮食习惯,重塑人们的饮食消费行为。我们期待,让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改变,找回善待这个世界的动力。

珍惜粮食、崇尚节俭的传统美德不应丢掉,一粥一饭,兴于勤俭,亡于奢靡。所以,要把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理念在全社会范围贯彻落实,让勤俭变成一种风尚,让节约渗透人们的生活。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勿让“空盘”成空谈。

来源: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