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奋斗者 | 高红岩:讲好德州故事,努力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的新闻作品

6月2日,我市召开“2023德州最美青年”记者见面会。德州日报社融媒编发中心首席记者高红岩与记者面对面交流。

△高红岩在采访中

在工作中,有哪些瞬间和事例让您觉得自己从事的工作非常有意义?

媒体人作为舆论的引导者,要与党委政府同心同向,也要为人民鼓与呼,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因此,我的工作中有很多很多的经历值得去讲述。

比如,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我们众志成城携手抗疫的经历。我们深入现场报道德州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他们有的不惧感染风险驰援湖北,有的在定点医院一待就是几十天,他们有的为抗疫剪去头发,有的自己感染发烧还不下火线,他们有的是“夫妻档”,有的是“父子兵”。此外,我们还报道过各行各业的平凡人,他们有的无偿为市民送菜,有的为了生产医护用品加班加点。曾经有一位老人看到社区抗疫志愿者的不易,眼含热泪要捐款200元……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那段时间,我们在工作时,总是不由自主地泪流满面。而坚守在媒体战场的我们,无论有什么样的困难,无论多累多苦,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把德州的抗疫故事及时传播出去,讲好、讲实、讲出彩,那一刻,我们也成为抗疫逆行者,我们感到无上光荣。

就在几天前,我们制作发布的一条反映文明德州建设的短视频作品全网播放量达到了1.2亿。让正能量实现大流量,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讲好德州故事,把德州的好声音传播到千家万户,就是最有意义的事。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我将继续只争朝夕,砥砺前行。

成为一名首席记者,您认为日常应该注重锤炼哪方面的技能?

我是2012年进入德州日报社工作的,先后在要闻编辑、新媒体编辑、深度报道等岗位历练。这些年来,我始终不放弃学习磨炼业务能力。媒体融合发展大潮涌动,单纯采访写作已经不能满足工作需求,所以,我从零学起,认真钻研,先后掌握了新媒体信息编发、微信美编、H5制作、MG动画制作、视频剪辑等新媒体工作的必备技能,在新闻可视化、动新闻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探索。我编辑和写作的作品曾荣获德州历史上首个中国新闻奖、山东新闻奖一等奖等,从业以来累计获国家、省级新闻奖项30余个。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报社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坚持不断地学习提升。而我也只是报社青年编辑记者的一名代表,我们报社还有很多优秀的年轻人在为党报事业拼搏,我们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为党报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请问荣获如此多的新闻奖项,让您感触最深的采访是哪一次?

作为一名党报工作者,我有幸见证了我们这座城市蓬勃发展,亲身感受到这座城市人民的可爱可敬。我采访过很多人,其中,采访已故共产党员张其树事迹的经历让我至今难忘。张其树老人15岁参加革命,有着73年党龄,弥留之际,她嘱托儿女将全部抚恤金作为特殊党费交给组织。采访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细节,老人的儿子告诉我,母亲去世后,整理她的贴身衣物时,发现母亲衣兜里装的不是存折,不是其他贵重物品,而是两本巴掌大的已经泛黄的《党章》。采访中有一种力量一直叩击我的心,那就是老人对党组织坚定、虔诚的感情,这种力量让我在创作稿件的时候几度落泪,更在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一直鼓舞鞭策着我,全力以赴做好党的新闻事业。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杨鸣宇 编辑|梁思佳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