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是一束光
□乔德芝
父亲的一位同龄老友过世了,步履蹒跚的父亲在我的搀扶下走进灵堂,他伏在灵前老泪纵横,喃喃自语道:“见不到了,再也见不到了……”

面对此景,我也止不住流下眼泪。
父亲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位坚毅豁达的强者,想得开放得下,似乎永远都不会向命运屈服。而阴阳两隔最让人不胜唏嘘,当面对远逝的故人时,也许瞬间触动了父亲心底那最柔软的地方。“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这份伤痛里,既有对老友离去的哀,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悲吧?
父亲是一名退休老教师,也是当地颇有名气的老中医,擅长中医外科、妇科,他说,悬壶济世,为患者解除疾病痛苦,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这些年来,父亲一直保持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日子过得平淡而充实。
父亲已经85岁了,但每天都会按时起床锻炼身体,一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或接待那些慕名而来求治疑难杂症的患者,或到菜园里侍弄那些各式各样的瓜果、蔬菜,或闲暇时在书房写字作画。
每到周末,他的书房也是他孙子、重孙子们的“课堂”。“上课”时他一丝不苟,首先从坐姿、执笔讲起,掌握好后才教毛笔字的笔画、章法、运笔、结构技巧等;学绘画时,从身边就地取材,借用家中的鸡蛋、苹果、碗、茶杯等,先让孩子们画一些简单物体的几何图形,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然后再讲线条、形体、质感、明暗、色彩、空间等要素及技巧。要求孩子们无论写字还是绘画,都得肯下功夫,只有反复刻苦练习才能有所进步。他还语重心长的嘱咐道:学习的态度映射着为人的态度,容不得丝毫马虎。课间休息时,他总会带孩子们去菜地里种菜,让他们观察识别瓜果、蔬菜的形状、种类,讲它们的属性和“是药三分毒”“药补不如食补”的医理知识。回家之前,他还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摘瓜果、蔬菜,然后再分成几等份。
周末的时光,这里既是孩子们快乐的天堂,也是我们姊妹难得一聚的好去处。
悼念老友之后,走出灵堂老远,父亲还不住回头张望,他神色凝重,随风扬起的苍苍白发下,是一张被岁月犁出深深皱纹的脸,其间还缀满诸多大大小小的老年斑。我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看过父亲,突然觉得父亲苍老了许多,苍老的速度让人难以置信。这还是我印象中的父亲吗?那位风度翩翩、神采奕奕的父亲去哪儿了?又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如此老态龙钟了呢?眼睁睁看着眼前无助的老父亲,我猛然有种莫名的恐慌。父亲已不再年轻。
此后的日子,我们姊妹唯恐父亲有任何闪失,就轮流回家陪伴父亲,而父亲一如当初做着自己要做或想做的事,并对我们说:“你们不用天天来盯着我,如果事事如意,那就不叫生活。”
在接下来陪伴父亲日子里,对于什么是生活,父亲有着自己切身的体悟。父亲说,小时候你奶奶经常跟我说,小小本领学在身,抵过家有千万金。我7岁那年,我们家被划为地主成分,小小年纪整天挨批斗,不让上学我就偷偷学,考上学不给分配我就去学医,学有所成不让行医我就学瓦匠、木匠、油漆匠……都说360行,行行出状元,而我360行几乎全做过。到了适婚年龄没人敢嫁,要不是你姥爷看中我的本领,我可能真的要孤独终老了。再就是面对一次次的打击,如果没有强大的心理支撑,或许我已经自杀无数次了。
他指着房间里的陈设说:“你们看,现在吃穿用什么都不愁,如此幸福的生活,年轻时连做梦都不会梦到。做人嘛,就像一首歌唱的那样,生命中最快乐的是拼搏,而非成功……终于有一天我会和自己和解,睡前原谅一切,醒来不过问……放下负重,轻装前行,这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父亲的话让我豁然开朗,原来生活本来的样子竟如此简单明了,那就是:不羡慕、不攀比、不嫉妒他人,接受一切的自然而然,无愧于心,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珍惜眼前的一切,做最好的自己,过好属于自己的每一天。
人人都说父爱如山,而我却分明从父亲身上看到一道光,这道光温暖而明亮,给予我们勇气和智慧,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永不言败。
作者简介:乔德芝,共产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助理经济师,CFP国际金融理财师,现任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武城支行纪检委员。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