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和大姑的海拉尔之行
□姜兰君
去年,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海拉尔家人”的文章,许诺尽快实现到海拉尔探亲旅游的愿望。今年7月下旬,我决定和一家人自驾游前往。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姑并邀请她随行时,她犹豫了。是啊,她毕竟已经是88岁高龄的老人了。她从小是在海拉尔长大的,自1963年离开那里回到老家武城生活,已经一个甲子年了。她十分惦念那个地方,多次念叨着想回去看看,再说那里还有她的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以及10多个侄子辈,只是由于年纪原因迟迟下不了决心。我们劝她:如果这次机会再抓不住,以后恐怕真的再也没有机会了。应该是她觉得我们言之有理吧,她默默地点了点头应允了。好在,我80多岁的母亲和她同行,给她增添了几分信心吧。
当我把这个消息通过微信群告诉远在2000公里之外海拉尔的叔叔姑姑和他们的家人时,他们喜出望外,祈盼着我们早点动身。
几天的时间做好了准备工作,我们启程了。一路上,大姑基本上都是坐在车上闭目养神。我对她说:“我们现在是旅游,你这是在梦游啊。”她微微一笑。我问她:“饿了么?”她摇摇头。我让她喝水吃水果,她还是摇头:“不渴,不吃。”车行驶到山海关服务区,我们下来休息,顺便填一下咕咕直叫的肚子。大姑还是自称不饿。服务区人声鼎沸,挤满了游客。当我购买了饭票,告诉大姑,不吃也已经花钱了时,她将自助餐的饭盒盛得满满当当,竟然比我吃得还多。至此,我才明白,她不是不饿,也不是不渴,而是担心吃多了、喝多了,勤于方便,腿脚又不利索,给我们增添麻烦。
中途住宿,看见房间的设施,从来没有住过旅馆的她感到十分好奇和新鲜。当她知道一个房间100多块钱,又心疼的喃喃自语:睡一晚上觉这么多钱啊!临走的时候,不管有没有用处,她把房间里的牙膏牙刷都塞进了行李包。

海拉尔郊区景色
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海拉尔终于进入了我们的眼帘!汽车在市区徜徉,大姑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环视着车窗外,嘴里嘟囔着:“全是高楼大厦了,以前都是小平房,以前的模样找不到了,找不到了。”这是我第一次来海拉尔,以前什么样,我没有印象,但现在的海拉尔和山东的城市没有任何区别,到处都是川流不息的汽车,到处都是高楼林立,到处都是行色匆匆的人们。海拉尔被伊敏河一分为二,四周一望无际的碧绿色草原将其紧紧围绕着……哪里还会有大姑记忆中60年前的印记?!
亲人相聚,激动的泪水模糊了双眼。大家纷纷和大姑拥抱,久久不愿分开。静妹妹对我说:“哥,你胆子真大,竟然带着两个80多岁的老人(另一个老人是我的母亲,她也是第一次来海拉尔)跑这么远的路来海拉尔!”我憨憨一笑:“我是一心一意的带她们探亲旅游,还真没想那么多。”入席后,大家开始向远道而来的亲人们敬酒,气氛瞬间活跃起来了,我们被眼前浓浓的亲情感染了。二叔夸我说:“我们小的时候,你奶奶身体不好,你大姑在我们6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她替你奶奶扮演了母亲的角色,对我们非常严厉,我们都挨过她的打。她是为了我们好。现在我们不但不记恨她,而且还很敬重她。你的做法是正确的,实现了她多年的梦想,现在来的恰到好处啊。今年海拉尔雨水充沛,草原上的草长得茂盛。”三叔接上说:“他刚来海拉尔的时候,没有工作,就是到草原上打草,没黑没白的,劳累不说,还有蚊虫叮咬,那时候太辛苦啦!”我不解地问:“你们为什么要背井离乡来这里谋生呢?”小姑侃侃而谈:“清朝末年,最初是我们的爷爷奶奶带着我们的父母来这里的,老家实在是吃不上饭了,由于没有火车汽车,我们的爷爷奶奶要步行走好几个月,以至于身上的棉裤里的棉花最后都磨没了。”听到这里,我想,先辈们为了生活,浑身上下散发着多么坚强的韧劲啊!

作者和海拉尔的亲人在呼伦贝尔草原合影。左三为作者母亲,左四为作者大姑
第二天下午,我们见到了梦寐以求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举目遥望,无垠的绿色里,白色的羊群好像小小的花朵,在草地上飘摇。大姑她不会吟诵“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也不会浅唱《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歌曲。她只是热情似火地一会儿拉着这个家人拍照,一会儿拉着那个家人拍照,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么大岁数,一点也看不出疲劳的神态。我不禁惊叹于她旺盛的体力了。小憩之余,在蒙古包旁边,大姑和她的弟弟妹妹打起了海拉尔玩法的扑克,她玩得很认真,出牌基本上没有失误。我又不禁惊叹于她超人的记忆力了。
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分别的时刻很快到来了。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大姑的心情有点忧伤,可她特意嘱咐海拉尔的亲人,明天走的时候,都不要送了。我理解她的苦衷。相见时难别亦难!对于两位老人来说,这次也许是最后一次机会来海拉尔了,省去了依依惜别,这样悄悄地离去,大家心里一定都会好受些吧!
汽车在东北大平原上疾驰,窗外的树木庄稼簌簌后退而去。和来时路上的情景一样,大姑依旧是在闭目养神。但她的眼皮时而微微跳动着,我知道她并没有睡着。她现在想些什么呢,是回想这几天在海拉尔见到的每一位亲人吧。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