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李兴智:夜来风雨声




夜来风雨声

□李兴智

4月22日下半夜,窗外的雷声伴着风声雨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知道这是2024年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的那场雨又如期而至了。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谷雨是春种春播的关键时节,而“春雨贵如油”,历史上的春季往往十年九旱,所以,春季对农人来说主要任务一般是抗旱保春播。

在靠天吃饭的年代,人们对付旱情几乎没有别的办法,春旱年景不能播种,只得祈求龙王爷施恩降雨。1970年前后,一年春旱,我就亲眼见过村子里举办的一次祈雨活动。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家和地方一系列水利工程的实施,农村水利条件得到改善,农业机械开始在农村应用,农田开始实现机械浇水灌溉,农民基本结束了几千年靠天吃饭的历史。八九十年代,我大多数时间在乡镇工作,那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责任田浇灌机械设备。春季,农户责任田除了麦田需要浇灌之外,棉田更需造墒备播。而那些年黄河春季经常断流,下游河流无水可引,因此经常干涸,所以,春季抗旱成为乡镇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届时,各级政府就会组织村村户户河中挖河、沟中挖沟、井中打井,甚至于发动农户在责任田里打铁管井等形式解决春灌问题,忙得不亦乐乎。

记得有一年,谷雨过后,也正是农村抗旱高潮时节,一天夜里,突然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下了一场透地雨。第二天一早,乡党委书记杨永祥和副书记、乡长王兆生叫上时任乡党委委员、党委秘书的我一起骑车下乡查看雨情。杨书记算得上是农业专家,路上,他告诉我:“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正常年景谷雨节后都要下一场透地雨,一般在每年的4月20日到25日之间,再晚就影响春播了。”他说“古人春播种植的一般是谷类,所以就叫谷雨,这场雨能确保老百姓误不了播种,这叫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麻雀),也算是老天的厚生之德,当然这也是春夏之交的气候变化使然。”他接着说,“当然,这场雨对现在农业麦田浇灌和棉田造墒来说无疑还是晚了点,为了提高粮棉产量,我们还必须引导农民抗旱,不能坐等谷雨的这场雨。”

几十年来,正如杨书记所说,谷雨时节的这场雨几乎屡试不爽。昨夜的风雨突至,既让我想起杨书记当年的一番话,又让我想到了当今农业的现状:随着南水北调等国家重大水利工程的实施和地方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的逐步完善,再加上由此带来的自然环境的改变,农业连年丰收,吨半粮工程稳步推进。而随着现代高效农业生产技术的实施,“种瓜点豆”已无须只按时令,人们更无须等待谷雨之雨。靠天吃饭已成历史,河中挖河、井中打井已是过往。“春眠不觉晓”农业的春天已经到来! 

作者简介李兴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协会员,曾任陵城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财经工委主任等职。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