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寿光菜博会
文/图 邓吉收
当一粒种子悄然萌发,它承载着改变世界的可能;当科技轻舞飞扬,它编织着创造奇迹的梦想。这就是我近日走近第25届寿光菜博会的由衷感慨。
我是跟随一日游大巴车奔菜博会的。当车子驶入寿光境内,举目望去,两边尽是白茫茫一眼望不到边的一排排塑料大棚,似有一种漂流在风平浪静大海上的感觉。车子驶下高速,又沿着水面宽阔且景色怡人的弥河西岸一路向北,路边植被茂密,绿树环合,不时地有各种飞鸟在空中展翅翱翔,好似与远道而来的游客相乐。
大约20分钟后,驶入市区。当前面广场上一棵巨型白菜雕塑进入视野时,菜博会展区就到了。
我们下了车,疾步进入那宽敞的广场。广场上人头攒动,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们纷纷驻足,从不同角度和矗立在广场南面的巨型白菜合影。广场北面是一座拱形的雄伟建筑,上面蓝底白字的巨幅标语用汉英两种文字书写着两行文字,上一行:第二十五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下二行:2024寿光蔬菜种业春季博览会。巨幅标语的右下方赫然写有“1号馆”的字样。
广场西面是售票窗口和进入菜博会的检票口。我们按照领队的指引来到检票口,只见检票口前人山人海,游客依次顺着多达18弯的s型栅栏蜗牛般地蠕动前移,约20分钟后才通过检票口。进入菜博会之后从工作人员那里得知,今年的菜博会主展区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其中室内展览面积就有16.5万平方米,包括10个展馆、采摘园、日光温室高产栽培区、蔬菜博物馆、休闲农场及室外展区。涵盖了蔬菜种苗培育、标准生产、加工销售、技术培训、会展交流、观光旅游等板块。因领队事先已约定好集合时间,不能违约,我们从上午9点进入展区,一直到下午3点多走出来,历时多达6个小时,即使这样也没有全部游览过来。但无论进入那个展馆或展区,总有一种目不暇接、乐此不疲的快感。
说实话,以前我只知道寿光是有名的“中国蔬菜之乡”,做梦没想到它的菜博会规模竟会如此宏大和壮观。

我饶有兴致地游走于各个展馆或展区,菜博会上蔬菜种类之繁多和花样翻新的各种产品又使我始料未及。据展馆工作人员介绍说,今年的菜博会展示了2600多个蔬菜品种,其中新品种600多个,先进种植模式80多种,前沿技术120多项。仅以人们餐桌上常吃的茄子为例,我就亲眼看到展馆内勃勃生长着的冠红长茄、烧烤长茄、俊美线茄、绿长茄、花奇紫茄、北斗绿宝茄、黑宝圆茄等不下10个品种。再如悬挂在展馆长廊上的葫芦也有七八个种类,其中就有大黄葫芦、鹤首葫芦、瓢葫芦、长柄葫芦、天鹅葫芦等。尤其是那天鹅葫芦,尾部圆大敦实,颈部高昂且细长,头部弯曲,远远看去酷似天鹅,栩栩如生,煞是可爱。在这里,可以说每一样蔬菜都有几个让你看得见、摸得着的新品种,从而让你既开了眼界又大饱眼福。
在兴致勃勃地游览中,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黑科技”带来的神奇魅力。在10号展馆,我看到了生机盎然的各种“树”,分别是“番茄树”“茄子树”“辣椒树”等,它们“独木成林”;还有那300公斤的“巨人南瓜”、结在枝蔓上的“空中红薯”,以及深液流栽培、多层栽培、气雾栽培、潮汐式栽培等蔬菜种植“黑科技”,只让你眼花缭乱。

据工作人员介绍,“番茄树”“茄子树”等采用的是“蔬菜树式栽培技术”,通过多杆整枝的管理手段,科学的营养调控,以及综合环境调控技术,将其培育成一株株“参天大树”,这充分展示“蔬菜树”单体冠幅与结果潜力,尽显农业科技魅力。
你若再仔细观察那棵体型庞大的“番茄树”会有新的发现,它的茂密枝蔓间结出的是不同颜色、大小不一和形状相异的番茄,这就太神奇了。原来,这是利用嫁接手段实现了多种蔬菜一株多果,使之更具有观赏价值和科普价值。凡是到此参观的游客,纷纷拿出手机一边拍照,一边直言“黑科技”,并为寿光农业的科技创新点赞。
7号展馆展示的是无土栽培模式。空中草莓、蔬菜工厂化生产、复合式栽培、螺旋式立柱栽培等国内外40多种先进的无土栽培模式集体亮相,整个展馆既散发着现代无土栽培技术的神奇魅力,又洋溢着鲜翠欲滴、果实累累的勃勃生机。种种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无不尽显各种黑科技的魅力。

走近菜博会,我也感受到了寿光人待客的周到和热情,有两件小事可佐证。其一:就在我们集合准备返程时,我突然内急,但又不知道就近哪儿有厕所,刚走出几步看到路边一位身着黄色制服、年逾六旬的清洁工老哥正在打扫卫生,我向他询问,他看了我一眼,只说了句:“跟我来”,立马放下手里的工具,几乎是一路小跑,把我领到就近的厕所。当我从厕所出来时,他已不见踪影。
其二:同车一游客突然想起水杯子丢在了餐饮区,她急忙下车去找。就在大伙议论她找回来的可能性很小时,只一会儿的工夫,她却笑盈盈地跑上了车,说水杯找回来了。原来餐饮区的服务人员发现游客遗忘下水杯,立刻交给有关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就在大喇叭里反复播放寻找失主,她听到后就认领回来。
寿光菜博会一行收获满满,直让人感叹,我们生活在了一个科技腾飞的时代,生活在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作者简介:邓吉收,临邑人,1981年参加工作。大专学历,中文专业,高级教师。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省、市、县等报刊或融媒平台。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