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王朝忠:我参加了1977年高考


我参加了1977年高考

王朝忠

又是一年高考时,不禁让我想起自己的高中生活和高考经历。

1964年8月初,我心怀梦想和对未来的憧憬,以优异成绩,兴高采烈地走进了平原二中的大门,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高中生。这是一所地区重点中学,共录取88人,每班44人,我被编为高一 一班。那时,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风华正茂,朝气蓬勃,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每天都孜孜不倦地学习。课堂上拼命学习,课后,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长跑,打篮球,步行30华里去平原城西挖台田,听忆苦思甜报告,拥军优属……我们沐浴着阳光雨露,茁壮地成长。

高中毕业后回到村里,我参加了繁忙的三夏劳动,挥汗如雨,汗水湿透了衣背,“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我推着独轮车,参加了根治海河的劳动,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那时心里想的就是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为建设新农村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由于我表现不错,村民给我一个优秀毕业证——让我走上了教育战线,到五里堡联中任教。校长是一位40岁的男人,其余的人,都是二中毕业的前后级同学。我每月挣5元钱,外加300工分(十分是一个工,一工分等于0.15元),合9.5元。尽管待遇低,但我觉得农民信任我,把孩子交给我,我要对他们的未来负责,一定要好好工作,不负农民对我的期望!我勤奋工作,任劳任怨,年年被评为社、校两级模范教师!这一干就是10年。

1977年10月,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传来:恢复高考了。真是“风乍起,吹皱了一池春水”。我想,机会难得,一定要试试!跑东跑西到处找课本,寻资料……我和几个同学相约去了一趟母校二中,去探询一下情况。在那里见到了我的恩师王文乐。他帮我分析形势,权衡利弊,指点迷津,劝我弃理从文,成功的把握会更大。我听从老师的话,改弦易辙,从头再来,挑灯夜战,直到深夜;黎明即起,再背史地, 真是“三更灯火五更鸡。”

12月初,我走进了考场。作文题目是《难忘的一天》,我略微思考一下,把高考报名作为内容,叙述自己亲身经历和感受,一挥而就。考试终结,我走出考场,如释重负,心情愉悦。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而我年近三十,又参加考试了!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啊!

等待消息的日子里,是漫长的,是焦急的,真有点度日如年的感觉!

到了1978年的农历正月十四,公社开教师大会,会末,朱助理宣布:我社暂时只有李春生一人考上。此时,我的心凉凉的,心灰意冷……回到家里,闷闷不乐,一声不吭。整个元宵节过得很沉闷。

到了正月二十五,我下了第二节课,回到办公室。魏德田来学校找我,进门就说:“朝忠,我给你送录取通知书来了,咱俩考上了德州师专。”真是喜出望外。这个消息,像春风,瞬间传遍了校院,传遍了周围的各个村庄。

回家后,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老父亲脸上布满了笑容,慢条斯理地抽着一袋旱烟,眯着眼,然后把烟锅往桌腿上磕了几下。半天才说:“儿啊,你是农民子弟,是咱村第三个大学生,要好好学习啊!不要给咱庄稼人丢脸呀!”我点点头说:“您放心吧!”年逾花甲的老母亲接着嘱咐我:“小子,别挂家,娘虽然年纪大了,身子骨还结实,还能干活呢!”我眼角湿润了!回到我的室内,妻子两眼深情地望着我说:“家中的事有我扛着呢,你放心去吧!现在你是国家的人了,可别做陈世美呀!”我伸出手,紧紧地攥紧她的手,斩钉截铁地说:“你看我是那种人么?我这辈子吃了个秤砣——铁(贴)了心啦!”妻子满意地笑了,晶莹的泪花流了下来。大儿子紧紧地拉着妈妈的衣角,仰着小脸问妈妈:“爸爸干什么去呀?”“他去念书。”“这么大了,怎么还读书,老师要他吗?”“他去上大学!”老伴回答:“长大了你也去!”儿子点了点头,全家人笑了起来,家庭中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1978年3月底,我走进了德州师专的大门,终于圆了我的大学梦。谁知一到大学,就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读书、工作毕业后留校任教,直至退休。现在正颐养天年。真是最美还是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啊!

恢复高考,已有近半个世纪啦!它立下了丰功伟绩。我深深体会到:它是选拔人才唯一正确的道路,必须坚持下去!

亲爱的各位考生,请珍惜这宝贵的机会吧!也衷心祝愿你们取得优异成绩,考上理想大学!


作者简介:王朝忠,1960年至1968年在平原二中读书。因“文革”辍学回乡,在恩城镇五里堡联中任民办教师,从教10年。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德州师专,后留校任教,直至退休。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