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邓吉收:“豆橛子”之歌


“豆橛子”之歌

口  邓吉收

“鲁A炒豆角,鲁B炖豆角,鲁C凉拌......”一曲带着浓重山东方言的《山东豆橛子之歌》今年夏天在网上迅速流传开来,它生动而又形象地道出了豆角的独特魅力。

鉴于豆角在山东方言里的发音,不少人又戏称豆角为“豆橛子”。豆角这看似极为普通的蔬菜,山东人却赋予它难以割舍的情感。它的魅力首先表现在易种易活周期短。据了解,豆角的生长周期在3个月左右,因此,深受菜农们青睐。

豆角的种植通常在谷雨前后,为此有农谚“谷雨前后,种瓜种豆”之说。它的播种和后期管理并不像有的蔬菜那么娇贵和复杂,几乎入土就能生长。苗长出后,用细木棍或竹竿扎起架子,就任其藤蔓缠绕着向上生长就是了。只需几个昼夜,豆角就能开出朵朵洁白或浅蓝色的小花,它像是在告诉主人我要结果了。然后细细的、嫩嫩的,如同一串串绿色小月牙儿似的豆丝就齐刷刷地挂在了藤蔓上。随着时间的推移,那豆丝越拉越长,越长越丰满,它们垂挂着,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兴奋地在展示着它们的风姿。清代诗人吴伟业曾有诗云:“绿畦过骤雨,细束小虹蜺。锦带千条结,银刀一寸齐。”将雨后豆角的生机勃勃描绘得栩栩如生。豆角一天工夫就能长出几厘米,产量更是惊人,亩产可达四五千斤。人们为了提高销量和存储时长,开动脑筋给豆角做起了“魔法”,干豆角、酸豆角、卜豆角等各种深加工豆角制品便应运而生。

豆角的魅力还在于它能充分发挥人们的烹饪技艺,恰如《山东豆橛子之歌》中的唱词。如新鲜的豆角切成段后,通过在油锅中一阵翻飞跳跃,便散发出阵阵扑鼻的清香;若和肉一起烧,那鲜嫩的豆角吸收了肉的鲜香,即可变得更加美味;有蒜末、精盐、香油搅拌均匀的凉拌豆角更是夏日的一抹清凉剂,脆嫩的口感让人在炎热中得到一丝慰藉;蒸豆角在保留了最原始味道的基础上,给人有一种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纯粹;还有豆角掺入五花肉的包子或水饺,咬一口,香味便在口中散发,满口都是幸福的味道;腌豆角则让豆角在时间的沉淀中焕发出别样的风味,成为人们冬日里怀念夏日的寄托。

更为重要的是豆角对促进人身体健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据有关医学资料显示,吃豆角不仅可促进胃肠蠕动,还有健脾补肾之功效。明代著名中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称赞“此豆可菜、可果、可谷,备用最好,乃豆中之上品”。

在炎热的夏季,凉拌豆角已成为一种过夏天的专属方式、餐桌上的标配。听说好多在外地的山东人,一到夏季,都特意到当地市场上买把豆角,在他们看来,豆角就是家乡的味道。


作者简介邓吉收,临邑人,1981年参加工作。大专学历,中文专业,高级教师。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省、市、县等报刊或融媒平台。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