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生 如 茶
□王冰
周末,几个朋友相约午后一起品茶论道。午间小憩之后,着一身休闲服去赴约。路上阳光依旧很亮,但吹起的风中夹着丝丝凉意,大朵的云团空中游弋,禁不住停下脚步仰头注视白云如絮不停变幻的天空。心底突然自嘲,我竟然能沉下心来看云卷云舒了。
茶室在一座仿古建筑中,斗拱飞檐瓦当滴水彰显古建之美。一间茶室,一张茶桌,古朴的中式摆件点缀空间布局,置身其中氛围感立刻充盈起来。一茶友用茶针撬开茶饼,取茶称重,按照茶与水的比例取合适的茶量;另一茶友烧水,等待水开之际,将热水洗好的品茶杯及杯垫一一置在饮者面前。水开烫壶内外润透,将茶壶内热水冲洗公道杯后倒掉,适才手执茶则将熟普茶投放壶中醒茶。稍逝取沸水冲泡茶叶,立即出汤倒掉谓之洗茶。随即冲泡第二次,茶友未做停留立即出汤公道杯,汤色如红酒,出汤之时茶香开始飘溢。其均匀将茶汤倒入品茶杯中,茶友们执杯于下颌,润着茶香的热气扑鼻而入,而后小啜入口,浓郁的木香气充溢口腔,一口入喉专注茶汤润入体内的过程。此时一曲古琴禅乐如环佩之声萦绕整间茶室,举目可见墙壁上悬挂“雅惠道”“和定中”等隶体匾书,心不由得沉静下来,闭目享受禅乐茶香的空间,这样的时光真好。
一壶普洱我们喝了一下午,边喝边聊关于茶的话题。在茶的历史中,不知是谁发现了第一棵茶树?又是谁发现了茶的妙用?穿越茶的时空,茶就是一片叶子落入水中的故事。茶圣陆羽告诉我们各种茶树的生长地理环境、茶树的特点以及茶的制作工艺等。茶在华夏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一直在讲述,茶文化随时光沉淀不断在厚重。
当我们端起一杯茶,享受它或醇厚或甘爽的口感时,可否想过它是如何从一片树叶蜕变成茶?不论是绿茶、白茶、红茶,还是青茶、黄茶、黑茶,它们的蜕变都是从一片叶子开始,从茶树上刚采下的叶片不叫茶叶,叫茶青。茶青就像婴儿,通体都是新的。它可以成为绿茶、红茶,也可以成为白茶、黄茶和黑茶,关键是它要经历什么样的制作工艺!工艺越少,茶青最本真的元素越多,如绿茶;工艺越多,茶后天的因素越多,如黑茶。
绿茶经过杀青、揉捻和干燥,依旧保持茶青的绿色,泡制时最好不用沸水闷泡,否则清透鲜亮的绿失了颜色,鲜爽回甘的口感也大打折扣;储存时要冷藏,保持它的气质。一个孩子慢慢成长到青年时代,富有朝气的青年就像绿茶,成长的过程中刚刚开始经历挫折和考验,但还不够多,如茶青一样,经过三道加工程序,少了一些本来的模样,但依旧保持着茶青的绿色和气质,绿茶令人清爽,香气清雅怡人,尤其那种独特的绿色让人感觉清新自然,青年又何尝不是如此?青年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敢想敢干如初生的牛犊,充满朝气与力量。
红茶和黑茶是发酵茶,经过更多道程序的制作,茶青的绿色荡然无存,气质和内涵都发生质的变化。它们有的被做成茶砖或茶饼,不再像绿茶那样娇嫩,需要特殊环境存放且有保质期,而是可以随遇而安长久存放,并且愈久弥香,犹如人至中老年。
一个人走过青年和中年,经历世间千百次的锤炼,他的眼神变得深沉,他的性格变得沉静,他的气质变得厚重,这不就像一壶普洱茶?不经历沸水的烫煮,就不能弥散出醇厚的木香。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茶亦如此。每种茶都经过不同的制作工艺,再通过不同的冲泡方法,出汤的每一杯茶经不同的人品尝,又会有不同的味道。这就是每杯茶都被赋予独一无二的存在,人又何尝不是?珍爱自己,愿你的人生如一盏清香怡人口味独特的茶!
作者简介:王冰,女,笔名知一,医务工作者,德州作家协会会员。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