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邓吉收:神井村与神井的传说


神井村与神井的传说

口  邓吉收

在临邑县城东南22华里处,有个神井村,现隶属孟寺镇。全村200余户,近800口人,后来由于村庄规模扩大,逐渐分为东神井、西神井和后神井3个自然村。说起该村村名的来历,还有一段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呢。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自称手艺堪比鲁班的小木匠来到村里一户人家做活。他说,村西相隔8里地的王母殿村供奉的王母娘娘大殿,就是他亲手设计和建造的。一传十,十传百,周围村民纷纷慕名前来和他见上一面。

这天,有个叫芙蓉的姑娘也来了。她挤到最前面观看,很快就被木匠精湛的手艺所吸引,然后上上下下地打量起来没完。

凡亲眼看过木匠做过活的人,都啧啧称赞他手艺高。木匠听了也来了精神,夸口说:“这点活算什么,我一夜修24座塔也到不了天明。”

在旁的芙蓉姑娘听了有点不悦,心想,这木匠哪样都好,就是有点太吹牛,我何不压一压他的傲慢。于是,姑娘接过木匠的话茬,挑战道:“你要能修24座塔,我就能挖72眼井!”

“一言为定,今夜就比试比试!”木匠扫了一眼姑娘,更是来了劲儿,立刻应了下来。

姑娘更是豁出去了,又补充似的提出了一个让在场的人为之吃惊的条件:“我输了,跟你走;你输了,就得留在我家干一辈子活。”只是没直接说出招木匠为女婿。

为了显示公平和公正,双方还邀请了一位老者当裁判。

其实,姑娘对木匠已产生好感,无论是她输还是赢,木匠就是她的了;木匠更是不笨,见姑娘长得这么标致,春心萌动,一眼就相中了,因此,也就爽快地答应下来。

这看似一场输赢胜负的对决,实则是心有灵犀的默契相许。

吃过晚饭,在裁判的见证下,比赛正式开始。

这时,芙蓉姑娘犯了难,这72眼井,可怎么个挖法呢?转眼又一想,那木匠24座塔又怎么完成呢?想到这里,姑娘蹑手蹑脚地溜到木匠的住处,从窗户缝隙往里一看,见木匠已经做了一些,只不过是些尺八寸高的小玩意。这时,姑娘像是忽然间明白了什么,心想:“原来是这样呀,塔虽小也算是塔,72眼井我何不……”想到这里,她跑回家,找了个地势低洼又土壤塇腾的地方,拿起铁锨,三五锨一口,七八锨一眼,一鼓作气就挖了72个坑。

姑娘擦拭了一下脸上的汗水,抬头看了看满天星空,心想,离鸡叫天明还早哩。她获胜心切,灵机一动,就学起了鸡叫。她这一学鸡叫不要紧,周围村子里的鸡都跟着叫起来。鸡叫就算天明,一会儿老裁判来了。他先是数了数木匠做的塔,只差一个没做完;然后又清点了姑娘挖的井,不多不少正好72眼。

姑娘很是得意,木匠却沮丧起来,心想,一个堂堂七尺男儿,还是赫赫有名、堪比鲁班的木匠,竟然输给了一个闺秀,很是不甘心。他一一看过72眼井后,不服气地说:“有水才算井,没水的不算数,只算作是坑”。

老裁判觉得木匠说的在理,就依了木匠,便又去查验姑娘的井。姑娘心里自然有些发毛,她知道自己只是挖了些小坑,怎能会有水呢。可是,当老裁判一一查验过72个坑后,竟发现每个坑里还真有那么清清澈澈的半坑水。

你说神不神!

据说,这是神仙为改变世人不愿做养老女婿的偏见而使的魔法。

从此,木匠就留了下来,做了芙蓉姑娘的上门女婿。小两口恩恩爱爱,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众人赞叹不已,都说芙蓉姑娘命好,那木匠有福。后来,村民为了怀念木匠和芙蓉姑娘这段美好而又传奇的姻缘,遂把村名叫做“神井”了。

如今的神井村人早已过上了小康生活,并且平房变楼房,住进了高档小区——东方新居,而且京沪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就建在家门口,可谓交通便利,安居乐业。这让昔日的芙蓉姑娘和木匠小两口连做梦也不会想到的吧。


作者简介邓吉收,临邑人,1981年参加工作。大专学历,中文专业,高级教师。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省、市、县等报刊或融媒平台。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