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高迎春:老宅游记



老宅游记


高迎春

前不久,我有缘参观了宁津县相衙镇杨老头村的一处老宅院。老宅坐北朝南,是一处四合院式建筑。宅院大门青砖黛瓦,古色古香;铆钉木门,漆黑厚重;狮头门环,左右对称。两尊石雕狮子,踞守大门两侧,怒目圆瞪,龇牙咧嘴,雄壮威武。大门上方,悬挂一横匾:“厚德载福”,四个大字,苍劲有力。这句成语出自《国语》,意思是,德高望重才可接受更多福报。福指福气、福运、福分等,代表一切美好和顺利,一切吉祥和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从古至今牵动着华夏民族的情感,未可撼动。德是一种神圣的正能量,厚德在身,方可承载起各种福报。大门左侧墙垛处,立了一个石碌碡,是为防备墙角被撞,起到了“石敢当”的作用。大门是主人的脸面,也是财力的象征。厚重的大门,曾经日升而启,日落而闭。而如今,却如闭合的双唇,轻易不再张开。一把铁锁,锁住了原本自由进出的穿堂风。

中国北方的四合院,“口”字形为一进院,“日”字形为二进院,“目”字形为三进院。此处老宅为二进院,故进了大门,便是前院。一棵百年老枣树,枝繁叶茂,青枣垂垂;一棵笔直银杏树,密叶锁冠,叶随风展;一棵两米高接骨木,羽状复叶,成双成对,卵圆果实,尚未变红。与内院中间相隔的,是一处花墙,墙体镂空处,圆形望孔内,雕刻的是万年青,叶形倒披,浆果圆润,寓意着家庭富有,国家太平,风调雨顺,子嗣绵延。花墙下,栽培着葡萄,茎秆匍匐攀爬,葡萄枝叶掩盖花墙,蜿蜒成一幅靓丽图画。花墙上有一个圆形拱门,也叫月洞门,是为内院的院门。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圆圆满满,将会给家庭带来好运。圆形拱门建在庭院,有借景和营造空间的作用,演绎出传统文化元素与园林韵味。

走进内院,但见正房及东西厢房各三间均带耳房,墙面斑驳,已显颓态。老宅的窗户,是那种木条窗棂,一层发黄的窗户纸,依然破旧在窗棂上。逢年过节的时候,房屋主人会剪窗花贴在上面,大红的窗花,伴着雪花盛开。素日里,或剪一只小猫贴在窗户上,期盼屋里的老鼠见了猫,就不会上蹿下跳了;或剪一幅蟠龙凤凰贴在窗户上,期盼着子子孙孙学业有成,化龙成凤,远走高飞。走进西屋,但见土坯垒造的土炕。炕沿,炕身,早已被炊烟熏透,闻一闻,鼻孔里能够闻到热烘烘的呛味。这呛味,曾随着睡眠的呼噜飘散;这呛味,曾随着学语的婴儿变老。老宅的主人,在这里生活了一代又一代,他们中的人,或许练过太极拳,或许当过儿童团员,或许上过识字班,或许在过民兵连……这些人,终究都被岁月牵着,走出了老宅。

四合院的北屋,正房门口两步台阶,砌有青砖围垣。围垣之上,可以摆放盆花。北房外间是厅堂,平时为接待贵客的地方,逢年过节,则是悬挂族谱和家族长辈接受子孙跪拜的地方。老宅北屋房顶上,有间隔相等的排水流口,半圆的排水瓦,伸出屋顶有半米之多,这是为了水流下来之后,不至于溅在墙体之上。四合院的天井,是采光通风的换气口,也是排水的通道。屋顶上的雨水雪水流下来,这叫作“四水归堂”。中国人自古讲究以积聚为本,总是害怕肥水流入外人田,所以在屋顶设计上,要把聚集的水流入自家天井,然后顺着排水道流入门旁下水道排出。四水归堂,寓意四方之财如天上之水,源源不断流入自己家中。天井的设计,与四合院相辅相成,和谐一致,契合了风水学上聚气聚财、天降洪福的理念,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智慧。四合院的设计理念,是北屋为尊,东西两厢房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辅。这样的位置序列安排,是父慈子孝,夫唱妇随,事兄以悌,朋友以义的人生道德伦理观念的现实转化,体现了宗族观念和社会等级的文化内涵。

走出老宅院,思老宅岁月如歌,庭院春浓秋淡。几辈人影徘徊,无数月圆月缺。如今空遗旧颜,令人凭吊感叹。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