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谭晓红:谷雨挽春归




谷雨挽春归

□谭晓红

谷雨初临,天地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宣纸。春神以雨为墨,饱蘸深情,勾勒最后的绚烂景致。

最初,雨珠如万箭齐发,急切地砸向大地。那磅礴的气势,似要唤醒沉睡的万物生灵。转瞬之间,雨势渐缓,变得轻柔起来,宛如一双温柔的手,在枝头、草尖、溪石上摩挲;又似恋人的低语,饱含着对世间万物的惜别之情。山涧在雨的滋润下悠悠苏醒,澄澈的溪水欢快地流淌着;新叶在风中沙沙作响,每一片嫩芽都成了春天未读完的书页。溪边的卵石,被水流打磨了得圆润如同琴键,接住坠落的雨珠。叮咚声溅起满溪清越,惊得游鱼尾巴甩出银亮的音符,打破了水面的静谧。

老松抖擞着枝干,抖落残雪,风穿梭其间,发出簌簌声响,像是在演奏一首古老的离歌。蚂蚁排着整齐的队伍,忙碌地搬运着花粉,好似在书写关于春的诗篇。野蔷薇将花瓣撒落潭水,粉色的花瓣随波逐流,如为春天缝制的碎花绸缎,铺满了整个水面。

我沿着湿滑的石阶上山,忽然,一声惊雷炸响,惊飞了树上的鸟儿。它们扑棱棱地展翅而起,清脆的啼鸣在山林间回荡,久久不息。崖边野樱的花瓣纷纷扬扬,如同雪花般飘落,飘落在潭面,宛如一幅天然画卷,美得令人心醉。

行至山腰,一方青石如砚,稳稳地承接住天空落下的墨色雨丝。残荷瘦骨嶙峋,在水中的倒影,宛如在临摹一幅淡雅水墨画。偶然间,一尾锦鲤游过,尾巴轻轻一摆,便打破了平静,泛起层层涟漪,将水中的倒影揉碎又重组。

登上山顶,一座古亭静静矗立,历经岁月的洗礼,更显古朴沧桑。亭边的车前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我俯身细看,仿佛能看见岁月的痕迹,在这小小的叶片上缓缓流淌。此时,暮色渐浓,如同一幅巨大的幕布,缓缓漫过山脊。

竹林在暮色中影影绰绰,好似文人墨客在挥毫泼墨,书写着对春天的眷恋。新笋破土而出,带着鲜嫩的箨叶,仿佛酝酿着春天最后的美酒。一只鹧鸪突然从竹林飞过,留下一串湿漉漉的啼鸣,在空山中回荡,让整个山林愈发清幽寂静。

下山途中,我捡到三朵野李花,它们洁白如雪,如同春天留下的标点符号,记录着春的故事。溪水潺潺,在石头上流淌,仿佛在默默镌刻着一路的风景。我的布鞋沾上了苍苔,如同印上了大自然的独特花纹,这是春天赠予我的珍贵印记。

我将心事折成纸船,放入溪水中,任其带着我的思绪缓缓驶向远方。此时,对岸的野梨树正飘落着花瓣,像是在书写一封给春天的告别信,那纷飞的花瓣承载着无尽的眷恋与不舍。

山脚下,小卖部的大姐摇着蒲扇,目光温和地落在我汗湿的额头与厚重的衣衫上,笑意盈盈地说道:“该换薄衫啦,谷雨都到了,天儿一天天热起来咯。” 那一刻,我忽觉春天恰似大姐瓷缸里那最后一块冰糖,甜蜜在舌尖,回味在心头。即便它即将随着时光的水流消逝,却已在我记忆的深处,镌刻下独属于春日的温暖与诗意,任岁月流转,也永不褪色。


作者简介:谭晓红,女,德州市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作家《诗刊》子曰诗社社员,山东省诗词学会会员,德州市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华辞赋》《历山诗刊》《诗坛》《五色土》《德州诗词协会》等。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