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陆永先:西藏印象



西藏印象

□陆永先

高原、雪山、牦牛、哈达,这些代表藏区神秘色彩的名词,曾经在我的心中驻足了无数个春秋。当那个既令人神往又几乎遥不可及的地方成为我们旅行目的地时候,梦幻中的西藏就成了我们日思夜盼的所在。

2012年季夏的一天,我们一行乘坐K45次火车于下午3点53分由德州出发,于晚9点多到达徐州,吃过晚饭在火车站稍作休息,便登上凌晨1点多的T164/165特快列车前往西藏拉萨。火车由最初的海拔一二百米向青藏线最高点5072米的唐古拉山口进发,向目的地西藏拉萨飞驰。一觉醒来,天边已渐渐明亮起来,游走在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尽情地展示着它们的身姿,裸露的山岭似乎在述说岁月的艰辛,表达着迎接宾客的坦荡情怀。沿途除了火车内的欢声笑语,就是火车外面那一片片沉静的沙漠、一座座寸草不生的荒山和偶尔出现的小河、稀有的小树以及用无数石片围沙治沙的小景。行进中的列车,把我们带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我们默默地注视着窗外的景色。那景色,荒凉到寸草不长,荒凉到过目难忘,荒凉到对西藏高原行程的疑虑!在又一个半夜时分,天空中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为了安全,我们乘坐的火车也停了下来,睡熟中不清楚停了多久,本应第二天晚上8点多到站,却因晚点近4个小时,到达拉萨车站已是半夜零时。沿途,我们在体会恶劣环境的同时,翘首以待的就是近距离地看到宣传中的可可西里野生动物通道那可爱的藏羚羊,欣赏到独特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感受长江起源沱沱河和草原冰川的灵动,一睹连接新疆西藏海拔2829米的格尔木小站的风采。随着火车的行进,海拔在不断攀升,相机快门也不断按下,格尔木小站让人留恋,但期盼中的藏羚羊没有出现,略感遗憾。封口的食品袋胀得鼓鼓的,头脑也出现不适的感觉。高原反应强烈的个别人开始吸氧。我依然每天三次往返于3号和13号车厢之间,为同行人员安排三餐。平时善于言谈的也不再那么活跃,一些人对到达拉萨或更高海拔以后能否适应表现出了担心,但更多的是对西藏高原的向往期待而表现出来的自信。每当天边的片片白云或偶然的景色出现,喜欢拍照的仍会拿起相机,快速按下快门,把美好的瞬间记录下来……

经过两天两夜的奔驰,火车终于来到终点站——拉萨。当我们来到站前广场,当地导游献上哈达的那一刻,我们意识到真的来到了拉萨。我们为自己的胆量而感到震撼!

进入预订酒店,刚安排好住宿,便听到关切的问话传来:“有没有感到身体不适的?”服务台旁边的医务室外,一位女医生在咨询入住人员的健康状况。已经头晕脑涨的我们纷纷进入医务室,经过轮番的量血压、测心率和相关咨询后,医生建议两名同志输液打针。为确保能够参加随后的行程,做到不掉队,他们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在房间里接受输液打针,治疗了两个小时才得以休息。

叮当,叮当,旅社的叫醒服务很准时。早餐后,因计划中的行程布达拉宫门票未拿到,改为去纳木错。早七点,我们的车辆在拉萨市区向西行进,不算宽阔的街道,两旁基本是两层或三层的楼房,不盖高楼的原因据说是为了不影响布达拉宫的风水。出拉萨城,汽车沿109国道直奔西北方向的纳木错。不久,便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蓝天白云也躲到了云雾当中,远方的山上云雾相连,黑云压顶,我们明显地感到气温气压在降低。路上,热情善良的导游小姐介绍着沿途的情况,我们边听边向车外张望,时而拿起手中的相机进行拍照,不知不觉时间已经到了中午,因为要赶路,我们的车横穿漂亮的当雄县城直奔纳木错而去。在购买进湖门票的地方,一长排旅游车辆在等待通过,路边上生意人的叫卖声交织在一起。到达那根拉山口已是下午1点多钟,因为加穿了厚衣服,大家顶着风雨下了车,却顿感头重脚轻,脚底下轻飘飘的,但游客们还是争先恐后在刻有那根拉、海拔5190米的地方照相留念,与寒冷进行着比拼,相机在无声地记录着行程的印迹。

离开那根拉,车一路下坡。几十分钟后,大家期待已久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纳木错湖由远而近。车停稳后,大家陆续下车,此时感觉更加头重脚轻,加上冷风的影响,人们的兴致降到了极点,停车场离纳木错湖仅100多米远,近在咫尺,一半的人望而却步。去了的都是慢慢挪动脚步,尽量保持体力,防止滑倒。脚底下好像踩在棉花上面,头脑发胀且迟钝得不行。当我们来到湖边,不由自主地环视四周,贪婪地搜寻着这让人朝思暮想天湖的神秘所在。

只见那一轮又一轮的波浪拍打着岸边,如同一群舞动中的少女在热情迎接远方的客人;远处的雪山,静静地剪裁着天边的云彩,似乎要制成美丽的哈达献给客人;那望不到边的湖水,在浓密的云彩面前,不再争宠妩媚,失去了往日那天湖一色的风采。牵着牦牛的主人,热情地招呼着客人照相留念。强烈的高原反应,也未能降低游客们亲近高原湖泊的热情,那相机快门不停地被按下,把美好的瞬间记录成为永恒的记忆。“纳木错”为藏语,是“天湖”的意思。这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面积1920多平方公里,湖水最大深度33米,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这里的湖水、雪山、白云、牦牛,无不牵动着客人的心,进入了人们的记忆,难舍难离;高原气候的强烈反应,又成了人们不得不尽快离去的遗憾。

别了,纳木错,当雄县那个午餐在等待着我们!

别了,神圣的天湖,你的英姿、你的宽宏、你的深度就是我们脑海中久远的记忆!

离开纳木错,下午近4点才吃到午餐。返程中,大家的心依然在纳木错湖、在车窗外,直到晚上7点多才回到拉萨的住处。一天的行程,疲倦的人们已经没有食欲,各自回房间休息,当晚又有3人输液打针。由于提前一周开始服用红景天药物预防,我没有过于强烈的高原反应。

当晚9时许,我们4人走向拉萨的大街,寻找吃饭的地方。作为自治区首府驻地,夜晚中的拉萨行人显得稀少。在离住地200米远的街口,我们进了一家“山东饺子”饭店,只有一间营业房的小店,井然有序,得知店主人是同乡后我们便坐了下来,他乡幸遇老乡,大家非常高兴,相互也多了一些话题,给简单的晚餐也赋予了更多的内涵,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了西藏、了解了拉萨、了解了当地餐饮业情况,这饺子吃得很有意义。也许是老乡情结,或许是饭好吃吧,第二天早上我又带两个人光顾了这里,品尝了小店的特色——老豆腐和油条。

当晚,劳累的人们休息得不错。一觉醒来,窗处已是阳光明媚,蓝天白云下的好天气,带给我们不错的心情。用完早餐,我们乘车前往拉萨市区内的大昭寺参观。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当我们来到大昭寺门前,那香火缭绕和藏族群众的虔诚朝拜让我们为之震撼。无数的藏族同胞手拿酥油壶列队进入寺庙,进行他们日常的佛事活动,让这座距今1350多年历史的寺庙越加显得庄重宏大和崇高,近距离地观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塑像及众多珍贵文物,让我们大开眼界。参观大昭寺以后,我们在八角街稍作逗留。午餐前后,根据大家建议,导游小陶带我们去了购物点,大家买了一些藏红花、藏银之类的返程礼品,到市场买了点黄瓜、西红柿,去维修点修好了手机。下午,我们按计划由宗角禄康公园进入布达拉宫参观。当这个仅在电视上看过的布达拉宫真切地展现面前时,心中还是感到了惊叹和震撼。布达拉宫海拔3750多米,依红山而建,“布达拉”是普陀罗的译音,即菩萨住的宫殿。布达拉宫分为红宫和白宫,红宫为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和各类佛堂;白宫是达赖喇叭的冬宫,是旧时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当我们站在半山上的布达拉宫,正面俯视整个拉萨城的时候;当我们来到夜幕中的布达拉宫广场,仰视灯光下这座宫殿的时候;当伸手可及的明月和广场上的白塔同时进入我的相机,成为永恒记忆的时候;当我们分享西藏大型唐卡式原生态歌舞诗,陶醉在《幸福在路上》的时候,我们无不为西藏拉萨的丰富内涵而激动自豪,感慨万千!

多日的高原缺氧,在我们前往被称为西藏江南的林芝途中慢慢得以减轻。汽车顺着318国道的川藏公路向东南方向的林芝行进,沿途处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可以说无处不景。松赞干布出生地就在离拉萨两个多小时车程的地方。红顶、蓝顶房屋布满沿途各个藏族村寨,据说那是广东和福建援建的项目。我们顺路在藏区饭店用了午餐继续赶路不久,汽车左前轮突然爆裂,司机马上将车停靠在马路边。等候修车的同时,大家无忧无虑地拿起相机拍照。在这里,我拍到了在西藏最满意的一张风景照片,这张照片也成了这次经历的佐证。因汽车未带修车工具,一阵等待后等来了带修车工具的熟人车辆,修车耽搁了半个多小时。在318国道拉萨至林芝段距八一镇24公里的地方,我们游览了海拔2980米的卡定沟景区,这是典型的峡谷地貌,苍松巨柏遍布山崖,藤竹布满沟底,野花四处飘香,落差近200米的瀑布飞流直下雄伟壮观,山崖天然形成的大佛、女神、观音、护法、如来佛祖、喇嘛诵经、神龟叫天、神鹰献宝、酥油灯,以及藏文“六字真言”佛字等,为游客增加许多情趣,清新自然的天然氧吧十分迷人、令人陶醉。

到达林芝的第二天清晨,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按计划离开林芝所在地的八一镇住地,乘汽车直奔雅鲁藏布大峡谷。因为阴天,途中的山上,到处都是晨雾笼罩,半山云雾飘摇,淡浓不一的白云与偶露的蓝天所交织,风景如画,美如仙境。尼洋河与雅鲁藏布江交汇之处,绿、黄的河水界限分明。偶然的停车下车小憩,也会收获不错的美景,令人激动,以致在随后行程中,每当发现美丽景色,也会找个借口停停车,为放松身心和拍照留念找个借口。行进中,雅鲁藏布江的对岸特殊环境形成的沙堆,好像人为堆放在那里,成为途中一处不错的拍照观景点。就这样,我们乘坐的车或走或停,大家饶有兴致地欣赏着蓝天白云、川流不息的雅鲁藏布江、红蓝顶房屋、半山季节分明的植物、沿途翠绿的植被和突然出现伫立在江水中的孤石,陶醉在沿途景色中,忘了疲倦。

接近中午,我们的车来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入口处的停车场。按照峡谷旅游的规定,大家下车换乘景点专用车辆,前往大峡谷已经开发的五个观景点。数十辆景点专用车,拉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在五个景点之间循环运行,负责把游人一站接一站地往前送,最终由第五个观景点接回到起点停车场。据资料记载: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水汽通道,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大峡谷南段年降水量高达4000毫米,北段也在1500~2000毫米之间,整个大峡谷地区异常湿润,布满了郁密的森林,形成了世界上生物多样最丰富的峡谷;大峡谷长504.9公里,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其特点是高、壮、深、润、幽、长、险、低、奇、秀。站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起点的观景点处,放眼望去,山脉连绵,云雾缭绕,经幡飘舞,水色浑黄,水道或宽或窄在山间舞动。大家认真细致的观赏,努力寻找最佳拍照点,恨不能把美丽景色全部装入相机,成为永恒的记忆!在大峡谷里的若干个拐弯水道与周围景色有机结合,植被翠绿,风光秀丽,景色宜人,让人大饱眼福;同时,大家不停地照相、录像,都希望把美景带回去,与亲人朋友分享。在大峡谷五个景点之间,一辆辆景点汽车在弯曲窄小的山崖坡道,时而急驶行进,时而后退让车;在首尾不见、车辆难于对开的地方,专人守候指挥着两头的车辆。峡谷中的吊桥,流入雅鲁藏布江的小溪,偶尔可见的飞鸟,景点商贩的兜售,穿梭中的客车,与自然景色和谐相融,在这里描绘出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令人心旷神怡,深情陶醉!当我们来到大峡谷第五个景点,准备远眺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时,朵朵白云遮挡了视线,未能看到高山雄姿,略感遗憾。

如果说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对我们产生强烈冲击的话,那么随后参观的鲁朗林海景区则是对我们西藏之行的慰藉,是静的享受。鲁朗,藏语意为“龙王谷”,一个“叫人不想家”的地方,其海拔3700米,位于距八一镇80公里左右的川藏路上,坐落在深山老林之中。汽车直奔海拔4720米的色季拉山口,在这里我们下车照相留念,车再启程不久,便来到了景区之一鲁朗林海。这是典型的高原山地草甸狭长地带,长约15公里。站在鲁朗林海观景台,四处可见的是茂密的云杉和松树,翠绿恬静,与天边的白云一动一静,相映生辉;大家照相、录像忙个不停。随后,我们按计划来到该景区的田园风光景点,这是鲁朗林海景区中的另一景点。远远看去,两山之间沟渠边的低坡草甸中,一片片绿色、浅黄、深黄多种颜色的花草如同珠宝一般镶嵌其间,生机盎然,色彩斑斓,田园风光秀丽迷人。不经意之间,穿梭在游客中那纯朴憨厚的藏族老阿妈、纯真无邪的藏童,映衬着别样的美丽,让人爱恋,令人难忘。鲁朗林海之美,“雪山林海,云涛彩霞,一岭四季,十里九景,生态优美,资源丰富,沃野万顷,清泉百转。”

离开了拉萨,离开了林芝,离开了西藏,离开了那段难忘的岁月。当我们站在世界屋脊,仰望蓝天白云,抗争高原缺氧,赞叹这个梦幻般地方的时候,新的感慨、感悟、感动便应运而生,就像海拔不同的色季拉山口、米拉山口、那根拉、南迦巴瓦峰以至珠穆朗玛峰一样,自己的高度,就是自己的风度。这高度,是大自然的赋予;这风度,是大山的魅力所在。我们顺着“天路”来到西藏,体会着“山高人为峰”这个词汇的含义;期待在世界屋脊摘下一朵梦幻般的彩云!其实,人生也是一条“天路”,需要我们不断修筑,不断养护。只有这样,这条路才会不断延伸到远方,上升到新的高度。那是一条多姿多彩、幸福美好的通途!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