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秀泉老师往事
□鲍光华
我的德州二中同班同学张春燕,与班主任宋秀泉老师联系虽晚,却让宋老师心情愉悦,兴奋不已,不经意间,让宋老师讲起了很多往事。

宋老师从小在上海长大,家庭经济条件比较优越。她后来在山东曲阜师范学院上大学,与同学毕巨德建立恋爱关系,最后情定终身。宋老师说,毕巨德第一次去上海她家时,她母亲竟然没有任何犹豫,就同意了他们的婚事,既没有嫌弃毕巨德家穷,也未对毕巨德提出任何要求。宋老师的母亲还特地让上海的服装店,给毕巨德做了一件活里活面的棉袄。宋老师说:那时,毕巨德家徒四壁,经济条件很差,加上人口多,吃饭都是问题。结婚后,宋老师没有抱怨,没有犹豫,毅然决然地同毕巨德一起,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不仅如此,宋老师看到毕巨德的未成年的侄子家生活非常困难,可能要失学,就马上把这个侄子接到自己家中生活,并供他读书,直到完成学业。家庭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的宋老师,在毕家经济十分困难时,义无反顾的挺身而出,勇于担当和无私的付出,对此,毕巨德一直心存感激。即使毕巨德后来成为泰安市教育学院的副院长,也是不顾在我们这些学生面前,深情地望着宋老师,直白宋老师对毕家的担当和付出。现在毕家的这个侄子在银行工作。加上宋老师自己的两个孩子,宋老师实际上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宋老师的女儿现在是美国纽约花旗银行高管,儿子系山东师范大学教授、赴韩国访问学者。
宋老师说,1964年她当我们的班主任时,骑着德州二中唯一一辆大金鹿自行车,跑遍了全班所有农村同学家的大队,找人家开证明信,然后再拿到学校统一审批,为的是给全班30多个农村同学增加维持生存的口粮。当时人们的生活比较困难,一份口粮就是一个人生存和命运的希望。那时,农村同学每人每月政府补贴2.5公斤口粮,通过学校审批后,就提高到每人每月13.5公斤了。从而保障了农村同学不愁吃饭,安心上学。这事儿,我也是第一次听说。我不知道还有多少这样的事,宋老师没有告诉我们。
宋老师不仅仅在家中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在学校她也是我们的伟大的母亲般的老师。
从宋老师当年站在洪水中,把我们这些刚刚入学的同学迎进教室,在学校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到现在宋老师安度晚年,仍然挂念着她的学生,不时打电话给当年生活困难的学生,问他们现在过得好不好。半个世纪以来,宋老师一直都在我们每位同学的心中,从来没有忘记,从来没有离开……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