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四) | 德州籍著名诗人李葆国诗词选

作者李葆国

金骏眉

小种堂前月,大王岩上云。

三春蕴清爽,一盏化氤氲。

泉出芽间紫,情从杯底殷。

未曾参陆羽,花雨已纷纷。


次韵以回元社诗邀

疏阴斜日里,鸟语和蝉鸣。

雅集邀真意,焦琴自尽情。

有丝朝锦织,无泪向樽倾。

余韵知深浅,引亢扬正声。

题冰雪诗苑丁酉乌兰布统草原会

身被彩霞来,十三营布开。

声巡八旗烈,律振九宫回。

玉甸埋王气,飞花传令台。

山川何烂漫,风韵一鞭裁。


“九一八”感怀

年年国耻祭,回首恨犹重。

青史翻尘痛,旌旗带血红。

贫寒悲志短,散漫恨人穷。

莫教英雄骨,空敲今日钟。


咏2017年沙场阅兵式

大漠欣盘马,沙场秋点兵。

翼张战云退,阵列虎威生。

出则成霜剑,收将筑铁城。

天人同一啸,四海浪涛平。


贺山西诗词学会三十华诞

卅载澄甘露,一朝嘤合鸣。

神能扼壶口,势可拓流平。

新旧本同路,古今期共荣。

长吟泉不老,融汇作潮声。


贺瑞安诗联学会三十华诞

东浙钟灵秀,瑞安名士多。

云承陈氏句,月和蔡侯歌。

光北总怀瑾,图南每枕戈。

文华蓄长势,融汇自扬波。


磁县调研入住溢泉湖度假村

学步巡诗国,今来正麦收。

筵排赵王味,句集景嵩楼。

相见亲如昨,临湖清胜秋。

名窑酒必老,一饮到磁州。


咏四君子黄花梨方桌

国器陈家什,梅兰松竹情。

年轮流日月,工艺蓄明淸。

款自旧时简,妙从无处生。

方圆就肌理,榫卯著天成。


第一界碑兴叹

地从零处起,海到此时平。

红树林边路,北仑河口亭。

一鱼双网过,三岛数鸥轻。

碑石划难断,从来手足情。


赏罗小玲女史书法

湖湘多玉树,最美曳风枝。

笔重雨来势,意凝云起时。

长怀炙手热,犹恨会神迟。

镇日梦倜傥,窈窕见丽姿。



李葆国小传

李葆国,字塬村,1952年生,武城人,出身于山东省优秀教育世家。中华诗词学会学术部原副主任,教育部颁布的《中华通韵》研制组执笔人,现任中华诗词发展基金会诗人之家常务副主任,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高研班导师,中华诗词学会《吟苑英华》《中华诗词文库》《中华诗词存稿》编辑,著有《石桥轩吟稿》两部。

李葆国之家族诗书传家,其伯祖父李鸿渐、祖父李鸿庥、父亲李尚中两代三人合著有《听春雨楼诗文集》。

李鸿渐(1883-1939),1905年,与其弟鸿庥一同考入山东省优级师范学堂,后共同留校任教。曾任省立五中教务长、一中校长、省财政厅佥事、山东省临时议员等职。1935年因不满时局辞职回籍,著有《金陵杂咏未定稿》手抄本等书存世(见《武城县志》)。

李鸿庥(1885-1955),历任省立一师、三师、二中教师、教务长、校长等职,献身教育近30年,为早期山东正谊中学捐款办校人之一,山东教育图书社发起人和股东。七七事变后,不事敌伪,回乡执教私学,悬壶乡里。1950年曾出任山东文史馆馆员,翌年因病还乡,1955年病逝,著有《东瀛游记》等作品(见《武城县志》)。

李尚中,中共党员,离休干部,多年来从事教育工作。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著有《未了轩吟稿》。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特约编辑|王淑芬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