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李葆国
过单父半月台
长安东望共余杯,
好酒和当侠客陪。
无赖陈书托陈酿,
有情青剑约青梅。
花因味重关山近,
诗为云轻意气恢。
一自琴台吟半月,
家家扶得醉人回。
访单县江北第一洞
门蓄玄黄向日熏,
浮龙烟渚气浑浑。
窖藏故道千秋韵,
泥酿沧波万里魂。
剑外琴台询有路,
榜前卷策慧成论。
闻香已带三分醉,
笑指坛封二十春。
自阳谷至鱼山寻访古迹
古迹几寻多不明,
江山遗韵待新声。
白云鸥逐长河落,
绿树车循大坝行。
桃李分香喜成颂,
诗书飞盖梦相倾。
浮桥起伏斜阳渡,
更助文澜一脉兴。
过博兴黄灌闸风景区
灌渠寞寞浚黄沙,
黄水舒绢静不哗。
双闸擒波流未断,
一堤连脉望还赊。
慈亲展抱暖如昨,
细柳关心灿若霞。
溯影自当思故道,
打渔张外问浮槎。

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白枕鹤(2022年10月18日摄)。新华社发
黄河入海口
油田湿地共苍茫,
河口凭栏认海桑。
比翼鸥同云起落,
提油机合地商量。
黄蓝因割开还合,
清浊由分短即长。
借得沧浪知进退,
芦花似火点西阳。
望海潮 · 东营河口抒怀
行云分浪,暗沙回澥,蒹葭不尽苍茫。浅渚流丹,烟汀散墨,天衍沧海生桑。何处认洪荒。有风轮耀日,井啄披霜。千里油田,朝霞晚露,写炎黃。
匡扶自古忠良。看词因义厚,月为诗狂。五霸齐桓,千秋孔圣,礼仪尽数端庄。云外岳连冈。怅几分意气,鼓舞征航。极目天空海阔,一啸汇汤汤。

宁夏吴忠段“黄河金岸”景观水道(2011年11月22日摄)。新华社发
黄河金岸歌
长河一脉起洪荒,
搅动黄云水汤汤。
奔腾直作东流势,
痴情万里九回肠。
循谷绕涧到宁夏,
铺开金色琴一张。
山作琴身河作弦,
淙淙切切错杂弹。
十城弦上十珠粒,
大珠小珠落玉盘。
锁龙大坝光灿灿,
拉缰白马意拳拳。
弦歌一泻八百里,
天下黄河富银川。
依山傍水兴农牧,
党项开国二百年。
兴衰不渝男儿志,
千古高丘倚贺兰。
寻歌先到沙坡头,
治沙汗雨弦上流。
羊皮筏荡摇篮曲,
千秋母爱传心语。
水轮车转花儿醉,
点点滴滴慈母泪。
水入瀚海险几分,
中卫挺起治沙军。
汗珠浇开星星绿,
无边沙棘落纷纷。
草扎方格树连网,
卌年唤回沙头春。
如今天下名胜地,
高速纵横游客频。
皮筏冲浪回绿地,
黄沙驼影漾白云。
我来尽享滑沙乐,
导游原是治沙人。
拼搏振弦弦更响,
渠灌跃上牛首岗。
填山建起工业园,
铝锰产销天下畅。
功绩永书黄河坛,
汗渍长留世纪舫。
两坝已教城乡灿,
风能光伏又并线。
宁东井架太西煤,
矿藏油气源不断。
能源带动百业兴,
名企荟萃耀金岸。
一分耕耘一分收,
万亩水田涌绿洲。
高科高速脱贫困,
青龙峡起黄鹤楼。
母亲塑像凌云鹤,
白云闲闲水悠悠。
黄水谣成昨日殇,
改革奏出大乐章。
为教全域趋同步,
贫民迁出西海固。
二十万人大搬迁,
一步踏上小康路。
生态移民起点高,
一村一品能致富。
绿色观光农业园,
家家新房掩绿树。
葡萄红枣硒砂瓜,
满园春色关不住。
美艳最数枸杞果,
环球宁夏独一处。
美了靓女美俊男,
痴情每教红豆妒。
情思浑如沙湖波,
晴明引得百鸟逐。
扶摇直上贺兰山,
岩上心语终得悟。
卅年改革业煌煌,
随波翻成五线谱。
宁夏一步一首歌,
黄河金岸歌无数。
李葆国小传
李葆国,字塬村,1952年生,武城人,出身于山东省优秀教育世家。中华诗词学会学术部原副主任,教育部颁布的《中华通韵》研制组执笔人,现任中华诗词发展基金会诗人之家常务副主任,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高研班导师,中华诗词学会《吟苑英华》《中华诗词文库》《中华诗词存稿》编辑,著有《石桥轩吟稿》两部。
李葆国之家族诗书传家,其伯祖父李鸿渐、祖父李鸿庥、父亲李尚中两代三人合著有《听春雨楼诗文集》。
李鸿渐(1883-1939),1905年,与其弟鸿庥一同考入山东省优级师范学堂,后共同留校任教。曾任省立五中教务长、一中校长、省财政厅佥事、山东省临时议员等职。1935年因不满时局辞职回籍,著有《金陵杂咏未定稿》手抄本等书存世(见《武城县志》)。
李鸿庥(1885-1955),历任省立一师、三师、二中教师、教务长、校长等职,献身教育近30年,为早期山东正谊中学捐款办校人之一,山东教育图书社发起人和股东。七七事变后,不事敌伪,回乡执教私学,悬壶乡里。1950年曾出任山东文史馆馆员,翌年因病还乡,1955年病逝,著有《东瀛游记》等作品(见《武城县志》)。
李尚中,中共党员,离休干部,多年来从事教育工作。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著有《未了轩吟稿》。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特约编辑|王淑芬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