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二) | 德州籍著名诗人李葆国诗词选

作者  李葆国

山东夏津黄河故道椹园小镇

拱镇石桥涵细流,

浓阴匝地椹情幽。

韵回王母扶轮輦,

德报仙媛下月舟。

珠玉盈枝留照灿,

儿孙绕树倚声稠。

桑榆闲话茶当酒,

千载韶光共一瓯。

游东营孤岛镇万亩槐林

孤岛何时道不孤。

瑶池十里绿阴殊。

花开疏映油提靓,

树茂深藏仙女居。

高处迁廻木栈静,

游人远近彩云呼。

撷来粘袷霞千朵,

惊得巡芳姑射无。


山东访青州古镇

襟携北海倚南山,

星比玄枵立市寰。

一镇物丰根脉厚,

四门光曜庶民闲。

宜居里巷更宜美,

可仰人文不可删。

几度沧桑埋旧事,

扶轮每振盛时纶。


潍坊公孙弘村谒公孙弘墓

知会先贤抱,天开雨后虹。

功追管仲父,才比鲍良肱。

徙木循鞅直,怀儒立鼎宏。

鹿台深一拜,郁郁汉时风。


诸城榛谷放怀

华岭飞车下夕阳,

晴波摇碧动情长。

峰回猫耳宜搜句,

坡接潍川堪驭苍。

山势逶迤驰浩荡,

诗思奔涌近疏狂。

千古神追密州猎,

弓携南海射天狼。


访诸城蔡家沟画家村

石径山墙五彩花,

村逢艺术自清嘉。

槐疏晴翠风堪忆,

枣献殷勤甜可嗟。

白壁衔来墨菡萏,

古琴散过竹篱笆。

人家栉比各持品,

画断蔡沟西照斜。


周村区访西埔村蒲松龄书馆

半生辛苦毕庠灯,

一卷异文当世凭。

摇尽炎凉轆轆把,

缠来人鬼白阳绳。

篱边续语明还暗,

案畔书声断又曾。

阅尽尘寰不平事,

聊斋吟彻玉壶冰。


临淄西刘村齐三归台

西刘窗外望梧台,

都是三归初始栽。

闲外临高知上下,

荷边问染有尘埃。

梧从静处礼六国,

权到无时凭一怀。

霸业不胜风雨去,

莲池每涤后人来。


临淄西刘村望梧台遗址

一入齐州情便乖,

遍寻鹿邑又梧阶。

春秋故事池边读,

战国文章土里埋。

物列康庄知起止,

人从管鲍看情怀。

附龙已是当年事,

惟有清风待凤侪。


随山东诗研访周村李家疃

民风能聚志成城,

高堞深围一镇恒。

村有解元门户老,

人无私欲士途平。

汇商唯信声名远,

镇远全凭武艺精。

依旧并非容易事,

最难教化是传承。

李葆国小传

李葆国,字塬村,1952年生,武城人,出身于山东省优秀教育世家。中华诗词学会学术部原副主任,教育部颁布的《中华通韵》研制组执笔人,现任中华诗词发展基金会诗人之家常务副主任,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高研班导师,中华诗词学会《吟苑英华》《中华诗词文库》《中华诗词存稿》编辑,著有《石桥轩吟稿》两部。

李葆国之家族诗书传家,其伯祖父李鸿渐、祖父李鸿庥、父亲李尚中两代三人合著有《听春雨楼诗文集》。

李鸿渐(1883-1939),1905年,与其弟鸿庥一同考入山东省优级师范学堂,后共同留校任教。曾任省立五中教务长、一中校长、省财政厅佥事、山东省临时议员等职。1935年因不满时局辞职回籍,著有《金陵杂咏未定稿》手抄本等书存世(见《武城县志》)。

李鸿庥(1885-1955),历任省立一师、三师、二中教师、教务长、校长等职,献身教育近30年,为早期山东正谊中学捐款办校人之一,山东教育图书社发起人和股东。七七事变后,不事敌伪,回乡执教私学,悬壶乡里。1950年曾出任山东文史馆馆员,翌年因病还乡,1955年病逝,著有《东瀛游记》等作品(见《武城县志》)。

李尚中,中共党员,离休干部,多年来从事教育工作。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著有《未了轩吟稿》。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特约编辑|王淑芬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