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马玉凤:年俗漫谈


年俗漫谈

□马玉凤(武城)

过了小年,天天是年。大年三十是春节的高潮之一,请祖先回家过年则是高潮中的重要节点——年正式开始了。

除夕之日,早饭过后,家里的主妇就把杯盘碗碟擦拭干净,把陆续备下的各种祭品盛在适合的器皿中。只等着家中几辈的男性把写着列祖列宗名字的“主子”(家谱)挂在堂屋北墙上后,祭祖的供品就可以端上供桌了。供品分为五大类,为主的是五大碗:整鸡、鲜鱼、方肉、藕合、豆腐。鸡是近日刚刚宰杀的大红公鸡,趁着热乎时盘好的,两个翅膀从嘴巴里伸展出来,红彤彤的鸡冠高高扬起,颇有些威武雄壮之气,更是象征着吉祥如意、大吉大利;鱼是全须全尾的新鲜鲤鱼,鳞片闪闪,寓意着年年有余;方肉是已经煮熟的,肥瘦相间,油亮亮地盛在大碗中,充分表达着后辈们对祖先的孝心和虔诚;藕合的合与和谐音,代表了和气生财、和和美美、家和万事兴;豆腐,更是寄托了人们对“福”的无限尊崇,希望祖先们保佑着后人,把更多的福气赐予子孙后代。每一样供品都承载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和美好憧憬!

水果,也是祭桌上不可或缺的供品,橘子象征着吉祥、满足,苹果代表着平安、和平,香蕉的外形像元宝,而且颜色呈金黄,有招财进宝、发家致富的美好寓意。老辈人传下来的规矩,梨和桃是不能当做供品的,有分离和逃难的暗示。近几年,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许多北方人难得一见的热带水果也在供桌上有了一席之地,例如:柚子、菠萝、榴莲、火龙果,人参果……五颜六色的新鲜水果让供桌变得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干果类的供品,原来只有花生、瓜子、红枣、糖果这老几样,现在,小康了的人们在大型超市买回来很多新奇物品,比如:巴旦木、椰枣、碧根果、葡萄干、桂圆……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来。这可是以前未曾想过未曾见过的吧。供桌上的烟酒,也是必不可少的。从前的人们家里都不富裕,能在祖先的神位前供上一壶散装白酒就不错了。现在,供桌上供两瓶上百元的高档白酒已不足为奇。烟也由原来几块钱一盒的演变成几十元一盒的。第五类供品,就是面食了。从我记事起就知道,人们的家中条件再差,也要在过年时蒸上一锅白面馒头,在祖先的神位前摆上三五个,尽一份真诚的孝敬之心。我们这一带的风俗,如果家中有新过门的媳妇,媳妇的娘家要在大年三十之前蒸一个白面红枣的花糕,送到女儿婆家,摆到祭祖的供桌上,而且连送三年,蒸的花糕也要一年比一年更大,寓示着女儿家的日子一年更比一年高。现在,人们把这件事进行了改革,只在女儿过门后的第三年,买一个大大的蛋糕送到婆家,既省工省力,又挣足了女儿娘家的面子,真是一举两得。大年初一早上下好的饺子,也要先给祖先的供桌上放上四碗,一个碗里放四个水饺,让祖先们先尝为敬。饺子的品种也由原来的素馅饺子,演变成牛羊猪肉馅的饺子。一方供桌虽然不大,却演绎着黎民百姓从贫困到富裕的可喜变迁,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巨变。

供品摆好了,要在院子里放一挂鞭炮,好像要给列祖列宗们汇报一下:子孙后代把珍馐美馔都准备好了,只等着祖先们仙驾莅临啦。请祖宗的仪式,我们这儿要在除夕的傍晚进行,家族中所有的男性来到村边,向着祖坟的方向磕头跪拜,点燃鞭炮纸钱,呼唤着爷爷奶奶回家过年,远接高迎地把祖先们请回家中。

红烛点亮,高香燃起,纸烟袅袅,孝子贤孙齐刷刷跪在地上,祈祷祖先的神灵保佑,保佑家族兴旺,子孙安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香火永继,未来可期……子孙们相信,心诚则灵,祖先们会把所有的美好都赏赐给他们的后人的!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