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一弯月
□王斯佳
时间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月光如水,映照出这家乡的新变化。我们记录下这美好,更要参与进这变化之中。
——题记
德州,鲁西北的一座古老的城市,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我想在你印象里,想起德州你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德州扒鸡”了吧,想起扒鸡是不是流口水了呢。但是现在,除了扒鸡还有很多新的“德州味”呢,真是数不胜数,等你自己来品尝吧。而且还有好多新变化,听我来慢慢跟你讲。

记得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爸爸骑自行车送我上学,走到岔河桥上的时候,整个天空弥漫着大雾,能见度不超过20米,只有努力地睁大眼睛才能看清前面不远的路。旁边的汽车打着一闪一闪的尾灯,像蜗牛爬,一点点地向前挪动。爸爸也小心翼翼地骑车往前走。我不由得感叹道:“今年怎么有这么大的雾啊!真是伸手不见五指!”爸爸叹了口气,告诉我说:“姑娘,这不是雾,这叫霾。”“霾是什么?”我顺口问道。“霾呢,它看起来像雾,但可是大不一样的。一些微米的颗粒物,会很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慢慢地空气就会变得浑浊。”“那你小的时候也有霾吗?”爸爸笑道:“爸爸小的时候,没有霾,只有雾。到了晚上,满天的星星挂在天上,眨着眼睛,月光如水,是那样清澈明亮。”我分明从我爸的语气里,听到了些许伤感和怀念。爸爸又继续说:“但是姑娘你放心吧,现在我们国家啊,正下大力气进行环境治理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呀’”。短短几年过去了,现在冬天大雾的时候,爸爸开车送我上学,我一边笑一边说:“爸爸,这是雾还是霾呀?”爸爸开心地说:“当然是雾呀!你吸一口试试,是不是有甜甜的味道?”是啊,我们的国家在努力,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努力,现在,清新的空气回来了,碧水蓝天回来了!白天天气晴朗的时候,天上的云儿像一朵朵棉花糖,到了晚上,又可以赏明月、数星星了。
在我家附近有一个新建的公园叫月湖公园。记得刚搬来的时候,旁边还是一个用挡板围起来的大土堆,里面杂草丛生,还有一个大大的水坑。到了夏天,坑里的水混合着雨水、污水,弥漫着一些难闻的味道。后来,政府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将这里改造成月湖公园。公园设计典雅、大方、生态环保。东南西北四个门,分别用不同的字体书写着“月湖公园”四个大字,东门的“月”字是篆体字,活脱脱一个弯月的形状。外围是一圈红蓝相搭的跑道,南水系、北场地布局合理。湖是弯月形状的,种植了各类水草,养了很多种鱼儿,中间一个半弯形的连廊,还有层峦的水系景观,真是移步换景,十足一个小小的湿地公园。夏季的晚上,听取蛙声一片的感觉,就像到了野外的池塘边。北边设置了小广场、篮球场、健身器材等功能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处处彰显着科技感和时尚范儿。其实像这样的公园,在德州真是随处可见了,新湖广场、岔河湿地、长河公园、社区角景等等,城市绿化越来越好,到处都是绿色的点缀,犹如生活在绿色森林中一般。用我老爸的话说,过去公园就是公园,现在是一园多用,功能齐全,新颖的设计更让人沉浸其中,老人、小朋友都能找到自己的空间和乐趣,一个小公园不就是社会文明和谐的缩影吗。我暗自思忖到,是啊,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城市越来越美,但是我们更要有一颗美好的心,做美好的事情,才能共同建设好我们的美好家园呀。
和老爸漫步在月湖公园的塑胶跑道上,我问,你小时候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呢?老爸说,“我小学,就在自己的村子里,我们那一代人可能都是这样过来的,教室就是几间土房子,晚上夜自习都是点蜡烛的。初中就去了镇上的中学,十二里的路程,早上骑自行车去,晚上骑自行车归。路是土路,没有路灯,一到下雨或下雪的时候,就是我们徒步上学的时候了,我们也是一路欢歌笑语呢。”我爸接着说,“对比看看你的学校,小学是太阳城学校,是我们家刚搬到开发区来的时候,新建的一所学校。之前这里还是一片空地,长满了杂草,后来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家门口上学,建起来这所学校。崭新的连体教学楼,设计的古色古香,远望去像一本打开的书,寓意为这是一座装满知识的魔幻城堡,小朋友们从这里开始汲取营养、启迪智慧,探索世界的好奇和未知,启航新的人生之旅。”“到了初中,你进入了九中,同样是新建的教学楼,那么多优秀的教师,传授给你们知识,教给你们做人的道理,陪你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明德重道、知行求是’‘创新合作、向上向善’,在这样的校训校风指引下,九中也一定是一所能包容、有格局的学校,这也是注入骨髓里、涵养一生的精神指引呀。你们要像那海燕,在这里强硬自己的翅膀,带着学校的期许和祝愿,去搏击大海的风浪。”
听着老爸的话,我深深感到,生在这样的国家,长在这样的环境,幸福感爆棚。我想起了周总理那句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也要倍加珍惜时光,好好学习,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为点亮这座城市、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力量。我抬头望向空中那轮弯月,繁星点点衬托下,更显明亮而皎洁。我的目光投向那里,我想,一定可以在不远的将来,与那个更优秀的自己相遇,我期待着。
(作者系德州市第九中学2020级17班学生)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