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李葆国
访于家石头村
谷中岁月长相忆,
石上苍苔犹禁寒。
隐姓难埋报国志,
守忠恒念粉身官。
云旋几匝浩如海,
砥砺千遭坚似盘。
卅代更迁终不改,
每持清白向燕山。

于家石头村一角
夜宿南横口
白石门楼磁范墙,
临河商埠古窑庄。
青阶如砥滑还亮,
老店无言客自忙。
舟恋暮归陈酿醉,
人思市后夜茶香。
长街无忘旧津梦,
犹敞余怀对涸床。
访阜城东马厂宋文化新村
壁上诗词街上旌,
室中什物说曾经。
欲将骁勇化成血,
直把军需系到名。
柳陌秋风宜纵马,
将台星火好谈兵。
靖边几度豪情在,
鱼匣重弹作剑鸣。
冬访刘老人庄二章
一
古梨早冠运河滨,
只挽烟霞不染尘。
气合虬技知烂漫,
神凝铁干忆艰辛。
美名已共俗风老,
传说尤较御笔亲。
枝曳干云入思索。
春来一展画图新。
二
诗到运河遗韵长,
冬临霞口访梨乡。
树因枝灿云能曳,
客为情回茶不凉。
家有老人洪福厚,
村多古木气神扬。
淸词敢笑芳魂瘦,
已趁东风逐梦尝。
过清河冢子村
峣峣一冢被蒿莱,
道是皇家太子台,
影入偏村显有祭,
鸡鸣陋巷未知哀。
几重富贵归尘土,
多少机关没藓苔。
雨里人家知几许,
乃王乃帝不须猜。
夜宿平谷桃花谷
玉馔香车懒与逢,
闲云呼酒任西东。
含烟篱落三杆月,
皴黛林塘一笛风。
花气有心催句老,
髻鬟无意竞春红。
鱼书何计重关阻,
水远山高兴倍浓。
秋访密云岭后村
峪口曾惊松径奇,
深秋当赴早春期。
欲寻驴背白云远,
未许畦边花影移。
偏岭新开今日路,
红楂犹报去年枝。
碧阴苍狗留难住,
宝马寻幽或可知。
访贾岛峪不值夜宿云居寺水头村
停车野峪访诗家,
石院参差夕照斜。
旧籍日遥当问寺,
春枝寒退未栖鸦。
经藏云窟合无本,
溪到水头应有涯。
独傍龙源扶岸柳,
清泉如注抱莲花。
注:①贾岛有句:“鸟宿池边树”
②无本:贾岛法名
秋朝韶山冲
小池无意蓄龙蛇,
山冲风轻云气嘉。
能主乾坤在虚静,
唯持悲悯得烟霞。
拓流石助溪声远,
浴日晴开松影斜。
未以偏村圉混沌,
长舒襟抱望京华。
李葆国小传
李葆国,字塬村,1952年生,武城人,出身于山东省优秀教育世家。中华诗词学会学术部原副主任,教育部颁布的《中华通韵》研制组执笔人,现任中华诗词发展基金会诗人之家常务副主任,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高研班导师,中华诗词学会《吟苑英华》《中华诗词文库》《中华诗词存稿》编辑,著有《石桥轩吟稿》两部。
李葆国之家族诗书传家,其伯祖父李鸿渐、祖父李鸿庥、父亲李尚中两代三人合著有《听春雨楼诗文集》。
李鸿渐(1883-1939),1905年,与其弟鸿庥一同考入山东省优级师范学堂,后共同留校任教。曾任省立五中教务长、一中校长、省财政厅佥事、山东省临时议员等职。1935年因不满时局辞职回籍,著有《金陵杂咏未定稿》手抄本等书存世(见《武城县志》)。
李鸿庥(1885-1955),历任省立一师、三师、二中教师、教务长、校长等职,献身教育近30年,为早期山东正谊中学捐款办校人之一,山东教育图书社发起人和股东。七七事变后,不事敌伪,回乡执教私学,悬壶乡里。1950年曾出任山东文史馆馆员,翌年因病还乡,1955年病逝,著有《东瀛游记》等作品(见《武城县志》)。
李尚中,中共党员,离休干部,多年来从事教育工作。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著有《未了轩吟稿》。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特约编辑|王淑芬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