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马玉凤:一种清芬胜麝檀


一种清芬胜麝檀

□马玉凤(武城)

1981年秋天,我转学到了大运河畔的武城一中,在这里我认识了你——王淑芬同学。当年的你,目光清澄,柔弱文静,微微一笑,虽不倾城,却露岀两颗洁白的虎牙,多了几分俏皮和灵动。你学习成绩优异,是教语文的赵老师经常表扬的好学生,作文时常被同学们传阅,是同学们心目中的“白月光”。只可惜,我们当年的同窗缘分只有一年,就随着我们的毕业而各奔东西。除了知道你后来考上了德州的一所大学外,其它的情况便一无所知了。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时光的列车风驰电掣,转眼就驶进了2022年。3月,我误打误撞地报名参加了一个全国性的诗词比赛,虽然只得了一个优秀奖,却意外的因为这件事,重新和你取得了联系,由此,我的人生翻开了新的篇章。还要感谢我们的共同好友立凤同学的牵线搭桥,让我们成了现在的文友和知己。

同学情,真是一种神奇的情愫。深深的同学情,就像陈年的美酒,愈久愈醇厚,愈久愈香浓。40年未曾谋面的我们,在接上头的那一刻,没有距离,没有陌生,有的只是久别重逢的喜悦和如沐春风的温暖。我们畅所欲言、推心置腹,有着聊不完的话题。我把参赛的两首词发给你,你看后直截了当指岀我词中的瑕疵,让我茅塞顿开,如梦初醒,真是“无知者无畏”啊!你关心地说:“玉凤,你要想写格律诗,我可以给你说说这方面的知识。”我却知难而退,拒绝了你的好意。“玉凤,你在高中时作文就挺好,写散文吧。”“我写故事还行,散文怕写不好。”“会写故事就会写散文!”就这样,在你的鼓励、引导和帮助下,我的散文处女作《春天的田野》,发表在《德州二十四小时》新媒体平台和《德州日报·今周末》,在写作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八个多月的时间,发表散文和自由诗三十余篇(首),每一篇的背后,都有你的心血凝聚。于我而言,你就是春天的细雨,夏日的凉风,金秋的硕果,寒冬的暖阳。你成了我前进路上的路标。

随着和你交流的增多,我对你有了更深的了解。你热爱读书,喜欢写作,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诗词、散文、小说……各个方面都有所建树,加入了县、市、省级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并结识了全国各地很多志趣相投的文友。和你相比,这40多年,我在生活的忙忙碌碌中,挥霍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和青春年华。你还挖掘、帮助了很多爱好写作的朋友,你不遗余力的扶持新人,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曾记得有一次,你从上午就修改我的一篇文章,中午也没顾上吃饭,只吃了几个蜜枣充饥。晚上十一点多还给我发来微信,提出建议。有人说当老师的像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你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虽然不是千里马,你却是当之无愧的伯乐;我不敢自比俞伯牙,而你却是真正的钟子期,你是我的知音。

你看上去沉静、儒雅,却有风趣、幽默的另一面。你有一个很喜感的网名“乐呵呵”,并以这个网名在文学网站上发表了很多诙谐、搞笑的作品。你也因此结识了全国各地很多志趣相投的网友,相处的像亲姐妹。有一次,我读你的文章《侃侃俺老乐》以及文友们对你的点评,插科打诨、妙语连珠,逗得我开怀大笑,差点笑岔了气。我看到了生活中的另一个你,另一个不一样的你,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的话,就是“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真羡慕你,约三五个文友,沏一壶新茶,在茶香氤氲中,填词赋诗,才情横溢的那种优雅。

真欣赏你,在春雨绵绵的清晨,去竹林里听风、观雨、赏竹,感受那“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的那份洒脱。

真佩服你,为了观察荷花的迷人风彩和风姿绰约,从早上徘徊到午后,探究“秀色空绝后,馨香竟谁传”的那份执着。

淑芬,如果用一种花来形容你的话,你就是那春天的兰花,淑女才情,兰心蕙质。就像清代诗人陈维崧赞美的那样:春兰,一种清芬胜麝檀。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