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山(三) | 德州籍著名诗人李葆国诗词选

作者  李葆国

长白山题咏

雨电云雷息一肩,

冰轮心镜对苍天。

独披白发三千丈,

遍播春温五百旋。

苔点流光蓄岑寂,

雪融燧梦滴缠绵。

虚怀长照嶙峋骨,

满目葱茏化自然。

庚寅夏偕充闾逸明先生访殿珩兄同朝长白山。长白主峰海拔2600余米,于绵亘几千里之林海中拔地而起直插云外,积雪长年不化,天池泻悬瀑汇成松花江源,她象一位慈母历尽广寒岑寂却无私孕育着东北大地,令人震撼。景仰之余遂成是篇。

长白山主峰

游王子山

晴峦半拥翠,王子镇南豪。

泉激叶鸣瑟,溪幽墩作桥,

有心枕石上,无意听松涛,

本欲安行榻,林亭远复招。


登百丈晴峦

携侣缘溪上,人家傍石陉。

晴峦百丈秀,修竹半山青。

茶饮涵松瀑,诗悬醒世亭。

泉声已充耳,何故抱琴听。


朝绵山大罗宫

何处散疏钟,危楼知几重。

天街缘古栈,绝壁挂云松。

浴目千寻远,分身一步穷。

层岚跌宕里。人出世尘中。


十万大山石头河探源

高峡绿成堆,白云生远隈。

缘溪参鸟道,一路踏轻雷。

对弈千秋石,询源太古媒。

珠江万里梦,几共涧声回。

百泉山风景

春游百泉山

灵岩形可掬,立掌欲扪天。

疏雨藕花渡,淡云桃叶船。

泉声清若诉,涧石静如眠。

远岫浮关影,东风年复年。


访雾灵山青草顶

久闻雾灵山有一山顶古村落高居云外,可拾远塞听松涛浑若仙境,今偕友驱车前往,却见断壁残垣、荒草埋径,村人不知去向,余大惑不解。

远寻青草顶,径草已齐肩。

鸡舍空尘外,松涛仍石边。

人追闹市好,山抱白云闲。

千古纷纭事,皆从得失间。


从冬访黍谷山说起

据山海经载,邹衍吹律成语出自燕山黍谷山。顺义花几亿元于黍谷山口打造浅山步道,偏不涉邹衍吹律这一主题;密云一老板,投资上千万建黍谷山禅林,偏无邹子祠庙,是以不知,山下的邹衍子孙也不知。不知者不怪,亦无国学之哀。乙未秋偕申士海君再访,诗以记之。

闻说回律地,日暮客询碑。

荒犬松林寺,苍苔古月帷。

空山未为怪,忘祖自生悲。

遥指浅山道,不知邹衍谁。


登三峡之巅望长江

自打云中起,尤从峡上过

纵横无隔阻,奔泻未蹉跎。

一任人事改,几经风雨磨,

悲欢共甘苦,留与峡门多


承德磬锤峰

临渊峰能立,扪星磬独鸣。

天师权在握,御马辔同生。

性直疏云白,神恢镂月明。

一锤迎日举,万壑作铜声。


李葆国小传

李葆国,字塬村,1952年生,武城人,出身于山东省优秀教育世家。中华诗词学会学术部原副主任,教育部颁布的《中华通韵》研制组执笔人,现任中华诗词发展基金会诗人之家常务副主任,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高研班导师,中华诗词学会《吟苑英华》《中华诗词文库》《中华诗词存稿》编辑,著有《石桥轩吟稿》两部。

李葆国之家族诗书传家,其伯祖父李鸿渐、祖父李鸿庥、父亲李尚中两代三人合著有《听春雨楼诗文集》。

李鸿渐(1883-1939),1905年,与其弟鸿庥一同考入山东省优级师范学堂,后共同留校任教。曾任省立五中教务长、一中校长、省财政厅佥事、山东省临时议员等职。1935年因不满时局辞职回籍,著有《金陵杂咏未定稿》手抄本等书存世(见《武城县志》)。

李鸿庥(1885-1955),历任省立一师、三师、二中教师、教务长、校长等职,献身教育近30年,为早期山东正谊中学捐款办校人之一,山东教育图书社发起人和股东。七七事变后,不事敌伪,回乡执教私学,悬壶乡里。1950年曾出任山东文史馆馆员,翌年因病还乡,1955年病逝,著有《东瀛游记》等作品(见《武城县志》)。

李尚中,中共党员,离休干部,多年来从事教育工作。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著有《未了轩吟稿》。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特约编辑|王淑芬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