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忆伯父
□祖新兰
又是一年清明到。昨日硝烟依稀在,不禁又想起了我的伯父——祖志祥,他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牺牲时年仅21岁。清明时节祭英烈,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国人对历史的缅怀。

我的伯父在家里排行老大,1947年2月,年仅17岁的他,为解放全中国毅然参军。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成为志愿军第116师246团的司号员,这是我人民军队曾经独有的一个兵种,其主要职责就是吹军号。那带着红穗的军号,曾经给多少人以无限的战斗勇气。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伯父每每矗立于阵地最高处,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吹奏起嘹亮的冲锋号,当全体指战员听到冲锋的号角后热血沸腾,纷纷冲锋陷阵,所到之处无不所向披靡。
1951年4月的朝鲜白衣山战场上,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伯父用尽全身力气吹起了嘹亮的军号,不幸壮烈牺牲。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永远定格在烽火连天的朝鲜战场上。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了,我爷爷接到的不是亲人凯旋而归的喜讯,而是天要塌下来一样的噩耗!我家的大门上,那块“光荣人家”的牌匾,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悬挂着,它悄然无声地提醒着全家人,今天的和平环境是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要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这块牌子,既是伯父的光荣,也是整个家庭的荣光。
我没有见过我的伯父,这些都是听长辈们讲述的。多年以后,在抗美援朝为国牺牲烈士的名单上,祖志祥——伯父的名字被永久载入光荣册。英雄永垂不朽,精神万古长青!他和千千万万个热血同胞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起用宝贵的生命捍卫了祖国和平,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国泰民安的和平环境。在当地烈士陵园,肃穆矗立的墓碑上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硝烟已逝,英魂永存,历史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我们,更不会忘记!

作者简介:祖新兰,女,中共党员,德州市作协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各级报刊及新媒体并多次获奖。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 | 李玉友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