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山(六) | 德州籍著名诗人李葆国诗词选


作者  李葆国


登剑阁

乱石砰涯句自寒,

绝知鸟道逾云难。

连峰七二锁悬壁,

孤钥一门开剑关。

刀影方消冀儿泪,

征氛犹拂蜀拯绾。

无惊有恨苔生雨,

何处能容驴背闲。


君山岛谒二妃墓

湘妃故事共湖名,

千古何人为一倾。

重拾残碑整遗墨,

半分螺岛值芳茔。

铁梅缘出丹青手,

斑竹专因烈女生。

人道英雄皆爱美,

岂知珍重是忠贞。


重上窦圌山二首

天开一剑秀峦浑,

岁月深埋石有痕。

沉积岩层藏海气,

勾联铁索荡山魂。

打从太白携琴去,

并峙文峰思殿恩。

从此风前无挂碍,

凌云格调自成论。


仙山遥望出青云,

秀崮从来知拔群。

林杪浑茫浮远黛,

道场严肃感隋氛。

登蟾脚步石犹记,

揽月诗章久不闻。

今日重临感虚静,

山前红叶正缤纷。


春访蒙山鬼谷峪

岩峦跌宕野云飞,

故事或因仙洞违。

毕竟雄鸡知唱和,

并非混碾不迂回。

纵横但向谷中过,

攻守皆从石上推。

花外夕烟函古道,

篱边轻叩老人扉。


春游蒙山

盘桓径向顶峰行,

小曲不新洗耳听。

圣迹每从眼底聚,

苍烟几欲袖边生。

凌云小鲁小天下,

拜寿祈家祈太平。

骀荡天风开胜境,

逢春草木自荣荣。


春上梁山

哨台遥看入苍茫,

水泊无痕山寨荒。

擂鼓声消义旗静,

长空雁断铁弓张。

一朝枢密除奸佞,

百代英雄尽栋梁。

青石可知儿女意,

黑风亭畔柳琴长。


自阳谷至鱼山寻访古迹

古迹几寻多不明,

江山遗韵待新声。

白云鸥逐长河落,

绿树车循大坝行。

桃李分香喜成颂,

诗书飞盖梦相倾。

浮桥起伏斜阳渡,

更助文澜一脉兴。


晨登青云山

湖生岚气画程分,

山到水边知拔群。

石勒华章耀穹碧,

亭回圣手揽青云。

悬鱼孤独唯忘我,

怀美殷勤久未闻。

突兀莲峰涵海日,

清廉自可服三军。


苍岩山题壁

拨雾苍岩下九秋,

天街漫步小勾留。

虹桥过隙携岚渡,

仙栈裁云待阁收。

欲借清风传客语,

叹无绝句共冕旒。

井陉故道斜阳外,

高挂隋唐月一钩。


李葆国,字塬村,1952年生,武城人,出身于山东省优秀教育世家。中华诗词学会学术部原副主任,教育部颁布的《中华通韵》研制组执笔人,现任中华诗词发展基金会诗人之家常务副主任,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高研班导师,中华诗词学会《吟苑英华》《中华诗词文库》《中华诗词存稿》编辑,著有《石桥轩吟稿》两部。

李葆国之家族诗书传家,其伯祖父李鸿渐、祖父李鸿庥、父亲李尚中两代三人合著有《听春雨楼诗文集》。

李鸿渐(1883-1939),1905年,与其弟鸿庥一同考入山东省优级师范学堂,后共同留校任教。曾任省立五中教务长、一中校长、省财政厅佥事、山东省临时议员等职。1935年因不满时局辞职回籍,著有《金陵杂咏未定稿》手抄本等书存世(见《武城县志》)。

李鸿庥(1885-1955),历任省立一师、三师、二中教师、教务长、校长等职,献身教育近30年,为早期山东正谊中学捐款办校人之一,山东教育图书社发起人和股东。七七事变后,不事敌伪,回乡执教私学,悬壶乡里。1950年曾出任山东文史馆馆员,翌年因病还乡,1955年病逝,著有《东瀛游记》等作品(见《武城县志》)。

李尚中,中共党员,离休干部,多年来从事教育工作。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著有《未了轩吟稿》。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特约编辑|王淑芬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