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山(七) | 德州籍著名诗人李葆国诗词选


作者  李葆国


磁县天宝寨望炉峰

娲母栖时未息钎,

炉台终古傍霞眠。

气横旦夕云蒸日,

神汇乾坤佛问天。

几度峥嵘浴火后,

九霄寂寞转型前。

从知仙子怜天宝,

一枕太行年复年。

登天宝寨

石径盘山折复萦,

层峦叠翠出云明,

昔曾天子险临寨,

今又男儿新作营。

新栈平添峭壁险,

红旗更衬众峰清。

振衣直抵绝尘处,

但见凌虚一佛横。


秋访天宝寨

石村自古说从龙,

天宝确因依险峰。

紫气欲填秋壑满,

名渠已破白云封。

人间有梦业能铸,

仙顶无梯心可通。

登历千回百转后,

普提原在画图中。


访天宝寨山顶

花驼村

为寻天宝向山隅,

一路簸颠车似舟。

老屋深阴石村树,

乱红漫点柿林秋。

旧时有库门还锁,

险崮藏龙岚未收。

慢拾云梯临绝顶,

毗卢捧日众峰头。


天宝寨访申美集团

谁把行干春鼓擂,

太行冷菊秀成堆。

云弦未被玉人扰,

尘梦方经卧佛培。

兴可天池驻天宝,

活能申美代申煤。

待将血汗化甘雨。

璀璨崮峰携梦回。


自雾灵山西门缘溪

至龙潭瀑布

九转葱茏接碧霄,

峡深雾重密林高。

云裁素练三重瀑,

雷啸飞湍十里潮。

巨石横崖犹待写,

断珠跳涧不辞劳。

临危自有树忘我,

垮壑伏身当渡桥。


房山世界地质公园

野三坡百里峡

层岩几度劫成灰,

深涧苍苔认轮回。

垂罅悬针天一线,

乱峰回瀑石千堆。

斧析岁月虹生雨,

壁指星云剑作雷。

险处从知汗能冷,

且行且止莫贪杯。

秋访银冶岭

峪口曾惊松径奇,

深秋当赴早春期。

欲寻驴背白云远,

未许畦边花影移。

偏岭新开今日路,

红楂犹报去年枝。

碧阴苍狗留难住,

宝马寻幽或可知。


庚寅冬偕士海兄

访黍谷峪

漱石泉流去不还,

律回故事或当删。

庙荒遗竹犹摇绿,

院废空林欲掩山。

霜柿残铃悬树杪,

桃枝春晕上眉端。

路逢樵子殷勤问,

来岁樱红几月间?

(传说此山即邹衍吹律之处)


癸巳清明偕诸友

访邹子吹律故地

黍谷山有感

老峪久荒神未衰,

律回故事唤难回。

野云早醒泥中味,

宿草犹耽石上苔。

山不能名空入典,

谷为自证故邻台。

邹郎若矢当年志,

教与山桃随处开。


李葆国,字塬村,1952年生,武城人,出身于山东省优秀教育世家。中华诗词学会学术部原副主任,教育部颁布的《中华通韵》研制组执笔人,现任中华诗词发展基金会诗人之家常务副主任,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高研班导师,中华诗词学会《吟苑英华》《中华诗词文库》《中华诗词存稿》编辑,著有《石桥轩吟稿》两部。

李葆国之家族诗书传家,其伯祖父李鸿渐、祖父李鸿庥、父亲李尚中两代三人合著有《听春雨楼诗文集》。

李鸿渐(1883-1939),1905年,与其弟鸿庥一同考入山东省优级师范学堂,后共同留校任教。曾任省立五中教务长、一中校长、省财政厅佥事、山东省临时议员等职。1935年因不满时局辞职回籍,著有《金陵杂咏未定稿》手抄本等书存世(见《武城县志》)。

李鸿庥(1885-1955),历任省立一师、三师、二中教师、教务长、校长等职,献身教育近30年,为早期山东正谊中学捐款办校人之一,山东教育图书社发起人和股东。七七事变后,不事敌伪,回乡执教私学,悬壶乡里。1950年曾出任山东文史馆馆员,翌年因病还乡,1955年病逝,著有《东瀛游记》等作品(见《武城县志》)。

李尚中,中共党员,离休干部,多年来从事教育工作。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著有《未了轩吟稿》。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特约编辑|王淑芬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