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山(八) | 德州籍著名诗人李葆国诗词选


作者  李葆国


闻顺义打造浅山风景区登黍谷山再忆邹衍吹律事

引玉有砖当展眉,

美琳未现不生悲。

浅山新造恐无我,

老峪久荒但问谁?

薄粉非关蕴底厚,

弹丸难补腹中亏。

寒川暗合邹生律,

堪叹清箫苦替吹。


秋访九宫山寺

溪弄梅枝几度琴,

竹分廊角有清音。

花从斜径隐时暗,

石向山莺鸣处侵。

古寺有灵非必大,

茅庐虽小合由心。

浮云无扰青灯净,

明月松风自在吟。


参观甘肃岷山

三十里堡红军会址

雨后岷山景气幽,

梯田盘上土坡头。

云边峰翠雪痕杳,

望里麦黄禾影稠。

已自两军和一路,

陇中三水念同流。

眼前有径无坎坷,

正道还须长运筹。


登兴隆山

登峰欣伴雨声频,

未觉华严自在身。

索接山南心可渡,

云生腋下手能扪。

丹台松老王基肇,

青石苔微仙杖巡。

沧海曾经水知返,

道从无处得天真。


访凤凰山乌骨城遗址

漫从苔米认营盘,

背倚名峰气未残。

怪石无存孤垒虐,

山形犹御朔风寒。

疏狂冰栈三千态,

寂寞云根一寸丹。

传说凭增天险秀。

连烽合作画图看。


游金山寺

一山阁影掩重楼,

石蹬斜阳远客游。

北固沧波隔云望,

西津烟树倚栏收。

欲仙须过九重殿,

向佛当轻三尺仇,

古刹无忘水淹事,

犹擎宝塔镇江流。


重游焦山禅寺

再渡恰逢蓬岛秋,

扼江一柱扺中流。

连云烟树杂重色,

夹岸僧钟渡远鸥。

字石欲留偏已破,

碑文将补尚须钩。

书廊竹影涵斜照,

隔水芦花不浪舟。


雁荡山大龙湫

天开一堑泻云流,

飞瀑喧喧铁嶂遒。

虹气缤纷曜螭影,

清光迤俪啸寒秋。

饮残欧冶三尺剑,

卷尽丈夫千古愁。

沐雨顿消尘俗念,

挟雷万里下丹丘。


重访雁荡大龙湫抒怀

十年一剑淬犹磨,

雨后龙湫雷作歌。

寒浣星云腾白马,

暖生珠玉泻银河。

宁将浩气涤尘瘦,

不教清流遗憾多。

笑看瀑边花竞放。

从容倾注未蹉跎。


浦州大水口山顶农家

电灯远比蜡灯明,

村墅篱边傍竹荣。

信是武陵人未老,

知他桃令地能耕。

农家原是脱贫户,

生态从无埋怨情。

集约行来治富路,

溪山深处气云平。


李葆国,字塬村,1952年生,武城人,出身于山东省优秀教育世家。中华诗词学会学术部原副主任,教育部颁布的《中华通韵》研制组执笔人,现任中华诗词发展基金会诗人之家常务副主任,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高研班导师,中华诗词学会《吟苑英华》《中华诗词文库》《中华诗词存稿》编辑,著有《石桥轩吟稿》两部。

李葆国之家族诗书传家,其伯祖父李鸿渐、祖父李鸿庥、父亲李尚中两代三人合著有《听春雨楼诗文集》。

李鸿渐(1883-1939),1905年,与其弟鸿庥一同考入山东省优级师范学堂,后共同留校任教。曾任省立五中教务长、一中校长、省财政厅佥事、山东省临时议员等职。1935年因不满时局辞职回籍,著有《金陵杂咏未定稿》手抄本等书存世(见《武城县志》)。

李鸿庥(1885-1955),历任省立一师、三师、二中教师、教务长、校长等职,献身教育近30年,为早期山东正谊中学捐款办校人之一,山东教育图书社发起人和股东。七七事变后,不事敌伪,回乡执教私学,悬壶乡里。1950年曾出任山东文史馆馆员,翌年因病还乡,1955年病逝,著有《东瀛游记》等作品(见《武城县志》)。

李尚中,中共党员,离休干部,多年来从事教育工作。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著有《未了轩吟稿》。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特约编辑|王淑芬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