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识哈尔滨
□戴连强
癸卯仲春,我们从花红柳绿的德州踏上了北上哈尔滨的高速列车。去哈尔滨,在我还是首次,一路上脑际不时回旋着郑绪岚演唱的《太阳岛上》。北出山海关,在急速飞行的列车上极目远眺,两旁都是一望无垠肥沃的黑土地,阡陌纵横,高低错落,正是春耕时节,偶尔见到几条大江大河川流而过,远处的山峦树木还没有罩绿。经过七八个小时的运行,我们终于到达哈尔滨高铁站。由于气候差异,那边的树木才返绿,桃花倒是盛开了。

哈尔滨作为黑龙江省会城市,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远东城市,街道两旁高楼林立,鳞次栉比,西式建筑还有不少。位于松花江南岸的索菲亚教堂景区集合了索菲亚教堂、砖廊、塔廊、凯旋门等众多欧式风格的建筑,以其优美的景观环境、别致的建筑特色和浓郁的欧陆风情,成为哈尔滨迎接八方来客的“城市会客厅”,索菲亚教堂是中国近现代拜占庭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和建筑艺术观赏价值。而另一处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是当年大量“闯关东”的移民居住地,一批成功的民族工商业者建造了拥有西洋外貌、中式传统风格的四合院,具有前店后厂、商居两用功能、中西合璧风格的中华巴洛克建筑,是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交融发展的瑰宝,也是一座开放的博物馆,可以感受到哈尔滨的地域之美、建筑之美和人文之美。在此我们还看到了“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当年的府邸。资料介绍,他当时任东三省总督时,在政治上锐意进取,力兴晚清新政之风,在涉及国家主权问题上寸土不让,坚决捍卫国家民族利益;在农业上倡导种麦,并引进良种;设立松黑邮船总署,开展航运;他国学功底深厚,著书立说,书画均有较高造诣,被称为“文治总统”“总统诗人”。当地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对这个街区进行保护利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在此能品尝到属于老哈尔滨的各种美食,也能找到属于当地人的快乐,小剧场、大舞台、相声、评书在这里轮番上演,令人流连忘返。
在哈尔滨博物馆,通过观看“松花江流域传承的千年文脉”“多元文化下的远东名城”等专题展览,能深刻认识哈尔滨不平凡的发展历史。特别是近代以来涌现出来的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李兆麟、周保中、冯仲云等志士仁人,在艰苦条件下不屈不挠,坚持抗日斗争,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值得我们永远怀念。有一组照片是“通过红色之路前往苏俄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其中有周恩来、瞿秋白、陈独秀、李大钊等11人,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领导人。还有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来的进步作家,如《八月的乡村》的作者萧军和《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等人的介绍。知名人士瞿秋白、朱自清、季羡林、胡适、赵君豪、单士厘等途经哈尔滨时,都留下对哈尔滨印象的精彩描写。再现当年哈尔滨关道衙门的一副对联颇有意味:“看阶前草绿苔青无非生意,听墙外鸡啼鹊噪恐有冤魂”。据查此联是清康熙年间名臣徐士林在大堂自题楹联,对联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向民众表明自己的决心,体恤百姓,断案精细,杜绝错案冤狱的发生。还看到了伟人毛泽东的几幅书法作品,如《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发展生产》《学习马列主义》《奋斗》《学习》等,不仅书法遒劲有力,还感受到伟人对后人的耳提面命、警钟长鸣。

马迭尔宾馆在哈尔滨是个不可不提的存在。该宾馆位于著名的中央大街,建成于1913年,“马迭尔”法语意思是“摩登、现代”,曾是远东地区最著名的旅馆之一,住宿设施豪华,有名厨精心制作的美味珍馐,还演出中外歌舞剧,中外名流纷至沓来,被称为“东方的凡尔赛宫”。历经岁月沉淀的马迭尔宾馆,汇聚了太多的名人轶事,为哈尔滨历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宾馆内在显眼位置悬挂着鲁迅之子周海婴拍摄的上世纪30年代马迭尔宾馆的照片。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发布后,毛泽东曾就政治协商会议的地点,提议定在哈尔滨。1948年9月,民主人士郭沫若、沈钧儒、章伯钧等陆续入住马迭尔宾馆。11月25日,中共中央代表与民主人士在马迭尔宾馆达成《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的协议》。亲历期间的朱学范说“这是一个使我难忘的日子,是筹备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关键时刻”。后来,因为解放战争进展太快,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并“宣告着旧中国的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当然哈尔滨还有一种特色美食,就是马迭尔冰棍,其特点是“甜而不腻,冰中带香”,吃后回味无穷。
穿过中央大街的人行通道,很远就能看到一座造型独特别致、颇为壮观的“哈尔滨市人民防洪胜利纪念塔”。防洪纪念塔矗立在斯大林公园的广场上,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1957年的特大洪水,于1958年建成的,它由前苏联设计师巴吉斯·兹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筑师李光耀共同设计。至今,纪念塔已成为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英雄城市哈尔滨的象征,与松花江对岸美丽的太阳岛构成了一道驰名中外的壮丽景观。纪念塔广场紧邻宽阔的松花江,北望是一座大桥,江堤台阶上涌满了游玩的人们,很多带孩子的游客纷纷往水中投食,引得一群海鸥纷纷起落翻飞,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哈尔滨的友人说,这个季节,哈尔滨的树木还没有绿,最美的时候应该是夏天和冬天。夏天可以避暑,冬天可以观赏冰雕,甚至可以到长岭湖参与冬捕活动。总归,哈尔滨,我还是要来的。

作者 戴连强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