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山(九) | 德州籍著名诗人李葆国诗词选


作者  李葆国


访浦州匡山双同村

迎门合抱大夫松,

碑石一行诗引踪。

故事曾经世尘外,

人家栉比白云中。

四贤隐处桃花雨,

万亩兴时太古风。

信是竹林埋韵厚,

青山咬定惠双同。


3月19日崖山感怀

退让终将退步无,

那时应料此时孤。

孤忠誓不遗民泪,

群誓遂偿桥驿初。

廿万人头同入海,

五千载剑始出炉。

居高当斩无常雨,

前事休教后世哭。


乘索道上罗浮山

飞索迎风雨霁初,

晴纱新拭访罗浮。

霞分瑶彩云能摘,

气接南冥星可扶。

绿浪涵丹葛泉响,

青蒿衔韵屠槎殊,

半湖半廓凡间好,

坐拥群峰入望舒。


登中条山五老峰

风中招手云可渡,

云里寻簪知是谁。

对岳忘从论剑意,

临河当悟问仙规。

峰转乾坤因不老,

道循日月始无为。

一图千古读难破,

鹤笛年年苦替吹。


登华山

欣凭索道度晴峦,

玉柱擎空神可叹。

石上沧烟沉百感,

云中孤径纳千寒。

仙栖西壁能邀月,

人到中峰尽得天。

影浣星河应有梦,

崖头一枕笑陈抟。


雨中登华山

太华千仞入烟青,

径走偏锋心不惊。

雾失雄奇云吐岳,

晴开宏旷壁衔灵。

无知深浅便无畏,

有悟艰辛方有情。

绳拔流云沉百感,

目回险要叹曾经。


登卦山云居寺

指顾层峦说卦山,

晴开岚黛树头删。

根疏老柏时拦路,

雾失丹霞落照还。

时有六爻艮八卦,

间从太极认乡关。

摩崖除寇集六律,

碑迹模糊残不全。


登太白山

携云飞渡点穹苍,

触手星河咫尺量。

峰拔仙台天目远,

谷回栈道伐谋长。

自持境界分寒暖,

即主风云见脊梁。

古有神鞭执河岳,

今看华夏驰龙骧。


访商山四皓墓

闻说商州容四皓,

今来三冢影随形。

不知人逐松菇老,

还是山由大隐名。

有意避秦秦已殁,

无心扶汉汉偏成。

弃封仍守清风抱,

长使古今吟德行。

白云无尽情无改,

一杵铿锵敲到今。


游渠县賨人谷

域小人稀地不平,

自将忠勇布声名。

瀑雷盈洞賨人谷,

铜刃防身板楯兵。

酒洗血衣和泪煮,

功抛汉阙带烟烹。

漫从遗址认遗事,

忍向丛岩说远征。


李葆国,字塬村,1952年生,武城人,出身于山东省优秀教育世家。中华诗词学会学术部原副主任,教育部颁布的《中华通韵》研制组执笔人,现任中华诗词发展基金会诗人之家常务副主任,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高研班导师,中华诗词学会《吟苑英华》《中华诗词文库》《中华诗词存稿》编辑,著有《石桥轩吟稿》两部。

李葆国之家族诗书传家,其伯祖父李鸿渐、祖父李鸿庥、父亲李尚中两代三人合著有《听春雨楼诗文集》。

李鸿渐(1883-1939),1905年,与其弟鸿庥一同考入山东省优级师范学堂,后共同留校任教。曾任省立五中教务长、一中校长、省财政厅佥事、山东省临时议员等职。1935年因不满时局辞职回籍,著有《金陵杂咏未定稿》手抄本等书存世(见《武城县志》)。

李鸿庥(1885-1955),历任省立一师、三师、二中教师、教务长、校长等职,献身教育近30年,为早期山东正谊中学捐款办校人之一,山东教育图书社发起人和股东。七七事变后,不事敌伪,回乡执教私学,悬壶乡里。1950年曾出任山东文史馆馆员,翌年因病还乡,1955年病逝,著有《东瀛游记》等作品(见《武城县志》)。

李尚中,中共党员,离休干部,多年来从事教育工作。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著有《未了轩吟稿》。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特约编辑|王淑芬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