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访波浪谷
□邓吉收
近日,我有幸走进了陕西波浪谷景区,探访她那神奇瑰丽的景色。景区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城东南22公里处龙州镇的闫家寨子,面积44平方千米。从县城出发,约半个小时的车程就可以到达。

波浪谷景区是由陆地丹霞和水上丹霞两大游览区域组成。现已开放的景区为一期开发项目——陆地丹霞区域,于201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因景区内拥有众多的波浪式丹霞地貌景观而取名为波浪谷,又因地处龙州镇,也叫龙州丹霞地质公园。
据导游介绍,波浪谷景区的丹霞地貌景观,地处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与沙漠结合部,形成于距今9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由于这里的沙丘不断浸渍地下水,经年累月便一层层沉积下来,凝结成砂岩,后又经地壳运动、流水与风力的自然雕琢,就形成了各类线谷、巷谷、赤壁等奇特的丹霞地貌景观。它犹如时光年轮、大地指纹,形象地记录下亿万年风霜清洗沙丘的印记,更积淀了黄土高原苍茫厚重的历史与文明。
走进波浪谷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全长340米的4D玻璃景观大桥。走上桥后,你在不寒而栗、心惊胆寒通过的同时,还能从高处观赏到整个大峡谷的面貌,并且能省去40分钟左右的游览路程。
走下大桥,你会看到那一大片一大片的千奇百状的红砂岩,它以波浪纹理见长,像泥石流一样呈现出一种流水状,或一圈圈,或一条条,或一弯弯,既像黄河流水,又似海浪翻起,纷涌汇聚......无风却起浪,无水也形波,大美之姿无与伦比。这种红砂岩,由于天长日久,风吹日晒,风化脱落很严重,人在上面行走,一不留神就会被附在表皮上的红色细沙滑倒。由于这一区域红砂岩色泽鲜艳,远看好像火焰山一样,所以此处丹霞地貌景观,当地人取名为火焰丹霞。
往前过一栈桥,走进两边处处尽是红砂岩的沟壑中。经过一番左转右拐,发现峡谷北侧有一高近100米的红颜绝壁,而南侧则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行走其间,两种截然不同的观感,给你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对比之下有一种奇异的美感。尤其是北侧赤壁上那五指并拢、脚丫朝上的巨型“脚印”,让你很自然地联想到一个成语——一步登天。谷底绿草茵茵,流沙河穿梭其间,还有几处天然的“回音壁”,其中有一处圆弧转弯,在几十米开外说话聊天,抬头不见其人,而其声却近乎耳畔,甚是绝妙。该区域丹霞地貌景观在峡谷赤壁上,故称之为赤壁丹霞。
波浪谷景区的丹霞地貌景观,除了具有火焰丹霞和赤壁丹霞的特点之外,还有地心丹霞这一特色。

地心丹霞,它所有的景观自上而下直至地心,多为峡谷,风蚀、水蚀在纵横交错的沟壑之间,绘就了一幅线条流畅、波澜壮阔的风景画。主要看点有龙心岩、龙回首、神树峡谷、塬上丹韵、时空峡谷、一线天、千米画廊、五指岩等自然景观和闫家寨子、西门台城等历史遗存。
就说一线天吧,艳阳下,耀眼的光线透过一线天的缝隙,投射到洞内。弯弯曲曲的洞内,只能容一个人穿过,遇狭窄处,需猫着腰、侧着身子,小心翼翼行走才是,稍有不慎,就会碰着头,或撞在岩石上。洞内在不同的角度、不同进光量的映照下,美丽的红砂岩绽放出七色光般的绚丽色彩,光线赋予了这波浪谷魔幻般的意境,让人感到非常的奇妙。
至于历史遗存闫家寨子,那更是充满神奇色彩。据说,新中国成立前,这里的人们为了躲避匪患战乱,就藏身于三面环水的丹霞绝壁上,至今峭壁上还密布着数十处洞穴,后人称之为“水上布达拉宫”。我驻足凝望着绝壁上的那一个个洞口,心想,他们是怎样进出洞穴的呢?
波浪谷景区的丹霞地貌景观,可谓一步一景,美不胜收。无论是火焰丹霞,还是赤壁丹霞和地心丹霞,都称得上是大自然雕刻出来的艺术品,它壮观而又奇特,极易让人浮想联翩。
该景区游玩全程约8公里,速度快的话,也得3个小时左右。景区工作人员,为了不让游客感到疲惫和劳累,景区内不但设有景观标识,还有音乐台阶、玻璃观景平台、休息凉亭、湖边餐厅、观光电梯等游玩项目,使你身临其境,且身心愉悦,犹如在画中游的美好感受。
其实,来波浪谷,不仅能看到神奇的丹霞地貌,还有其他景点可以参观。比如东晋时代“大夏国”的都城遗址统万城,俗称“白城子”;还有号称“万里长城第一台”的镇北台、明长城等景点。
当我走出景区,回望那座横跨在幽深峡谷上、其造型如巨大椭圆的4D玻璃景观吊桥时,内心感慨万千——我为生长在一个地域辽阔、山河壮丽的伟大祖国而无比自豪和骄傲。

作者简介:邓吉收,临邑人,1981年参加工作。大专学历,中文专业,高级教师。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省、市、县等报刊或融媒平台。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