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氏三姐妹
□邓吉收
被当代誉为“宋史泰斗”的德州临邑籍史学大家邓广铭(1907-1998)先生,不仅学养深厚,著述宏富,而且还养育了三个优秀女儿:邓可因、邓可蕴和邓小南。
1991年,邓广铭和三个女儿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合影
我的老家和邓先生的老家临邑县齐家庄是邻村,我们又是同族人,论辈分他长我一辈。邓先生在世时,我未能和他相见,只是常听族里人自豪地说,齐家庄邓氏家族在北大有个教授。直到2011年,我才有机会陆续联系上在北京的他的三个女儿。
说起我与邓可因的“相识”,那仅仅是一次通话而已。但就是那次通话,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她在治学方面的严谨。
2011年,临邑县文化馆创作员王传和编写了《一代宗师邓广铭》一书的初稿。为了得到邓先生家人对书稿的认可,从而提升该书的质量,王传和约上我,带着初稿,去北大找到了邓先生的小女儿邓小南。
数日后,在王传和的授意下,我打电话给邓小南,征求她对初稿的意见。她说正在德国讲学,不方便接听,并把她大姐邓可因的联系方式告诉了我,说可以询问她。
于是,我就拨通了邓可因的电话。我先是自我介绍,然后说明事由。电话那头的她一听是临邑老家打来的电话,从语气中听得出很是兴奋。她在不断唤我名字的同时,对初稿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意见。不知不觉中,半个小时过去了。虽然那次通话已过去10余年,但她那洪亮的声音、敏捷的思维、沉稳而又亲切的语调以及中肯的建议,至今仍回想在耳畔。
她那一番热情洋溢,又鞭辟入里,甚至于有点苛刻的话语,我印象最深的其中有这么几条:一是写人物传记,首先要征得本人或家人同意;其次一定要尊重事实,不能为了吸人眼球、而随意编造、虚构或夸张;再者就是遣词造句需准确,更不允许出现错别字这样的低级错误等。她的这些肺腑之言,使我和王传和都受益匪浅。
我在电脑上百度了一下:邓可因,1931年2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1951年参加工作,曾任《北京日报》记者,中共北京市委政策研究室副局级调研员。那年她已是80岁高龄的老人。
邓先生的二女儿邓可蕴,1935年12月生,曾任原农业部能源环保司副司长。她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待人诚恳,以及那笑容可掬的样子。
那是2019年的春末夏初,临邑县政协让创作员王传和主笔,编写一部邓广铭传记。县政协为广泛搜集资料,争取到邓先生家人的帮助,特选派一班人专程到邓先生生活60年的北大举行座谈。也许我与邓先生是同族的缘故吧,一直对他是崇拜有加,也早就想一睹北大之风采,于是我决定借此机会,带着孩子随县政协的人一块去北大一趟。当我们走进北大见到邓小南时,邓可蕴也在场,她高挑的身材,留着短发,戴着眼镜,总是面含微笑。据邓小南当时解释说,大姐(邓可因)不方便来。
一个多小时的座谈会结束后,我以族人的称谓请可蕴姐为我的孩子写几句话,我趁机把本子放在了她座位前。她先是笑了笑,接着思考了片刻说:“就把当年我读小学时,胡适先生写给我的话,赠给小侄子吧。”
只见她拿起笔,刚写了两个字,拿笔的右手就抖动起来。这时,她稍微停顿了一下,想继续写,可那右手总不听使唤。只见她索性将左手压在了右手腕上,这样就减轻了右手的抖动。她就这样“双手合一”坚持着,终于把“学问要如金字塔,又能广博又能高”14个字写完。然后她站起来,端详着字迹,又是笑了笑,自我调侃道:“父亲到了老年,写字时手也是抖动得厉害,没办法,遗传。”
这一年,她虚岁已是85岁高龄,但70多年前胡适为她题写的话还记忆犹新,可见对她影响有多深。
这时,我又把本子移到小南姐跟前,让她也写几句话。她拿起笔,没有多想,一边自言自语说,“就送这句话吧”,一边工工整整的在本子上写下“淡泊名利,宁静致远”8个字。
在我看来,这8个字,定然是邓小南的人生格言和追求。其实,她不仅是这样写,而且也是这样做的。
屈指算来,我和她建立起微信联系已有4个年头。平时我只要有问题,就通过微信咨询她,她总是在百忙之中,及时给予答复,对此,每次我都是很感激。但有一次她却拒回了。
去年秋天,我从他人那里看到一本介绍邓广铭的书籍,觉得很好,我就微信向她索要一本。她回复说,找找看。几天后,她发我语音说,那书没有了,其实那书的内容“全集”里都有。并且让我发个地址给她,过几天她让学生寄给我一套。我大喜过望,甚至于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
大约过了一周,我接到了邮寄过来的《邓广铭全集》。精装本,整整10本,每一本都是厚厚的,重重的,摞起来近40厘米高。我翻开扉页,尽管是10多年前出版的,但书价不菲。于是,我想微信转账,她直言说,不用;我让她把具体地址发我,想寄点特产什么的过去,以表心意,她却一直一言不发。
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的她,学术精深、贡献卓著,故职衔多多。其中最令人称道的职衔是国务院参事和国家级教学名师。直到去年11月,她才从北大正式退休。
在此,我衷心祝愿治学谨严、待人诚恳、淡泊名利的邓氏三姐妹健康长寿。
作者简介:邓吉收,临邑人,1981年参加工作。大专学历,中文专业,高级教师。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省、市、县等报刊或融媒平台。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