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服务直达 构建科创生态圈

今年前10个月,乐陵全市累计完成科技成果转化贷备案1.3亿元,64家企业通过“省科融信”平台增信评价,纳入省科技成果转化贷款政策支持名单。

围绕全市产业发展布局,积极争取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今年以来,争取省市级科技项目38项,精准对接了乐陵产业升级与技术攻关的迫切需求。其中,乐陵德润公司获批实施的省良种工程项目,针对枣疯病、裂果病等关键技术难题开展攻关,获得596万元扶持资金,系德州市唯一,也是我市首个红枣领域的良种工程。

在乐陵,科技型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仅今年,我市新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0家,数量逐年递增。

“我们聚焦企业急难愁盼,在惠企政策落实、精准融资、平台赋能、人才引育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保障科技企业创新发展,释放企业创新活力。”乐陵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强表示。

金融“活水”解了融资难题

“这笔贷款真是及时雨!”11月13日,乐陵市瑞邦铸造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卫刚感慨,企业在推进关键研发项目时,面临资金压力,500万元“鲁科贷”及时到位,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

利用这笔钱,瑞邦公司及时通过创新改良模具型腔涂料配方,突破了高温环境下涂层附着力下降的技术瓶颈。

“我们的模具使用寿命显著提升,产品合格率大幅提高,带动经济效益增长约10%。”更让张卫刚欣喜的是,企业成功研制新型环保被覆剂,彻底解决了铸件表面气孔缺陷问题,为进军高附加值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企业的获得感,源于乐陵精心构建的多元化科技金融体系。乐陵市科技局聚焦金融服务,加大科技金融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金融“活水”,解决企业融资需求。截至今年10月,全市累计为景耀半导体、田河新能源等36家企业完成40笔科技成果转化贷款备案,备案金额突破1.3亿元,同比增长28%。同时,积极引导企业用好“山东省科融信综合服务平台”,组织107家企业完善增信评价信息,推动64家企业纳入省科技成果转化贷款政策支持名单。指导华畅食品、民安食品、林民公路材料等11家企业申报贷款贴息70万元。

今年,市科技局已先后开展4次集中培训,全市670家企业参与,同时拓展科技创新政策宣讲形式,开设《科技政策直通车》栏目,详细讲解政策,让“纸面”上的真金白银落到企业账面上。

“多亏市科技局工作人员上门宣讲政策,我们不仅入选德州市绿色低碳成果技术目录,还成功获批先投后股类项目,省级100万元扶持资金已经到账了。”硕洁生物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企业专注于生物酶研发等核心技术,破解了行业难题。

乐陵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军介绍,先投后股项目是破解科技成果转化初期融资难题的财政资金支持创新模式。通过前期补助、后转为股权的方式,支持具有市场潜力但尚未被市场充分认可的早期科创项目。

“我们聚焦科技企业创新发展需要,不断完善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金融服务,突破初创期企业‘首贷难’、成长期企业‘融资贵’等关键瓶颈,精准‘滴灌’科技企业成长,实现‘科技-金融-产业’良性循环,加快开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乐陵市科技局党组副书记孙素贞表示。

创新平台汇聚创新资源

研发平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力军,对于推动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乐陵市科技局全力推动创新平台提质增效,结出累累硕果。

今年9月,泰山体育建设的山东省体育用品技术创新中心,在省级绩效评价中获评“优秀”等次,成为德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技术创新中心。企业还承担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开展新材料研发,获得878万元补助。

泰山体育通过创新中心这一平台推动竞技器材、智能健身装备等产品升级。眼下,以平台为支点,我市正致力于打造高端体育装备产业集群,形成“平台共享、资源共聚”的发展模式。

在健康食品领域,依托乐陵市农高区健康食品有限公司建设的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同样表现亮眼,省级绩效评价获优,200万元无偿资金及时到位。

“平台建设不仅带来资金支持,更打通了产学研合作通道。”乐陵市农高区健康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茂勇表示,在港澳山东周期间,公司与澳门大学、江苏大学建立联系,进一步开展深度合作。

这些创新平台的涌现,得益于市科技局的精准培育。吴强表示,市科技局实行“一企一策”培育机制,从政策辅导到申报指导全程陪伴,助力企业走稳创新每一步。

目前,全市拥有创新平台194家,其中国家级9家,省级64家,构建起一个涵盖技术研发、成果中试与产业化的高水平创新平台体系,形成多点突破、协同发力的创新格局。

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我市创新平台集中在体育装备、食品加工、绿色化工主导产业领域,有效解决了企业科技创新相关需求,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打造数字产业、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副总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乐陵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其中“科技副总”机制成为乐陵引才的举措之一。

“引进一位‘科技副总’,我们企业迎来质的飞跃。”乐陵市景耀半导体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总经理宋肖阳对科技副总叶乐志赞不绝口。

叶乐志在派驻景耀公司期间,制定创新规划,搭建研发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攻克技术难题。他主导开发轴承辅助装置,优化研磨工艺,有效解决传统轴承研磨人工量大、精度难控等问题;建立主轴制造与热处理工艺库,大幅提升产品效率与品质;帮助企业对接多地客户,新增利润100余万元。

更重要的是,他推动建设乐陵市北工大半导体高端装备研究中心,开展集成电路设备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研究,引进教授5人、博硕研究生10余人,为乐陵半导体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全市企业引进的14位“科技副总”获评德州市“科技副总”,他们深入一线,充分发挥人才对企业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在德润食品公司,企业与河北农业大学、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拓展良种合作;安舜制药与苏州大学携手研发创新医疗器械,在栓塞微球制备方向开展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正为乐陵产业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选聘‘科技副总’,就是要用强有力的政策支撑,把创新链建在产业链上、把人才链嵌入产业链中。”孙素贞表示,这一机制有效打通了高校院所与企业的“身份隔离墙”。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我市坚持政策引才、平台聚才、环境留才,全面强化科技人才工作。为此,市科技局着力构建覆盖人才“引育留用”全周期、“政策引领—金融助力—平台支撑—人才驱动”的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让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今天的乐陵,科技创新已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推进”。多家科技型企业在国家、省级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佳绩,黄三角环保科技公司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展现了乐陵科技创新的硬实力;在德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中,乐陵禾田动力斩获优胜奖,企业与哈工大(威海)合作开展的车载空调供电变换器关键技术研究取得新突破,同时积极拓展与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的对接合作,推动乐陵汽车零部件产业持续升级。

“这些精准直达的金融、人才政策,让我们从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红利。”禾田公司研发部部长黄英在市科技局组织的培训会上,道出众多企业的心声。

“通过一系列精准、务实举措,我们有效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和创新活力,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孙素贞表示,市科技局将持续优化服务,深化助企纾困,护航科技创新主体迈向更高水平。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于春芝 通讯员|马浩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