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之窗|消灭于志良部反动地方武装

1939年3月,冀鲁边区残存的土匪和反动地主武装,经常骚扰、抢掠、残害群众,有的反动地主武装甚至勾结日伪,“蚕食”抗日根据地。肖华、邓克明、符竹庭等不断接到群众来信,控诉盘踞在陵县的于志良等土匪横行霸道、奸淫抢掠的罪行,强烈要求八路军为乡亲们报仇,除掉恶棍。

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决定出兵讨伐民愤极大的于志良部,由“挺纵”五支队执行这一任务。3月中旬,曾国华率五支队到达陵县。此时,于志良率所部2000余人正在进攻驻扎在陵县的另一支地方武装十八团。十八团原为18个村子的“联庄会”,以护村为宗旨。抗战开始后,这个团在共产党的影响和感召下,较为开明进步。共产党也曾先后派人在十八团所辖各村建立了党支部,成立了农会和抗日群众团体。由于十八团消灭了借口征粮派款向团部驻地发起进攻的于志良一连人马,于志良便勾结日军,进攻十八团,连续攻下几个村庄,残害群众,十八团团长被绞死。五支队得到消息后,急行军奔向十八团驻地,展开队形,向于部人马和日军发起猛烈攻击,仅一小时就结束了战斗。于志良被活捉,公审后被处决。

出于对八路军的感激和信任,十八团提出将所有人马和枪支交给八路军。根据乡亲们的意愿,八路军收编了十八团,委任梁国栋为十八团团长,杨秀章为政委,刘德胜为特派员,原“十八团”副团长王茹玉仍为副团长。十八团编为3个中队,并从“挺纵”抽调一批连、排干部充任中队长和指导员。附近一些小民团受其影响也纷纷接受改编,该团扩大到5个中队。改编后的十八团,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地方武装。从此,陵县安定下来,成了边区巩固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记者|李智群 通讯员|冯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