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之窗 | 驰援高树勋部

1938年12月,蒋介石派高树勋率领国民党第十军团暂编第一军进入冀鲁边区,想制造大规模武装“摩擦”,把八路军挤出边区。高树勋本人倾向于抗战,在国民党内部常受排挤。“挺纵”司令肖华分析认为高树勋是可以争取的对象。通过工作,高树勋对共产党的态度有了变化,双方订立“互通情报、互保伤兵、配合作战”的抗战协定。

1939年1月,日军“扫荡”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八路军运用游击战、运动战的战略战术,打击日军、连战连捷。但是高树勋始终沿用国民党军队那套老战法,既不作战略转移,又不愿化整为零,缩小目标,常常几千人的大军挤在一起,行动迟滞。肖华多次劝告,他却不听。高树勋的部队在三次遭日伪军袭击后,于7月11日夜又被围困于乐陵宁家寨,处境十分困难。

次日拂晓,日军从四面八方发起进攻。高树勋部警卫连依靠高土围子拼死抵抗。高树勋眼看宁家寨即将失守,急令驻在附近的所属部队救援,但均被日军打垮。高树勋孤注一掷,下令突围,但在日军的猛烈火力下,两次突围未成。日军见此,派人喊话要高树勋投降。高树勋拒绝投降,一面下令部队死守,一面向国民党地方武装吴桥张国基部、德平曹振东部发报求援。张、曹为保存实力,袖手旁观。高树勋见张、曹见死不救,只得向“挺纵”求援。

黄昏时分,肖华接到高树勋的求援电报,立即下令各部队准备驰援宁家寨。部队急行军50里,深夜1点左右赶到宁家寨附近,两点钟发起进攻。高树勋见援兵一到,下令部队冲锋。日军腹背受敌,不明虚实,于当日拂晓撤围。战后清点战果,仅八路军“挺纵”就消灭日军60多人,伪军100多人,击毁汽车4辆,缴获轻机枪两挺、步枪200支和其他部分军用物资,生俘两名日军军官。

不久,高树勋毅然率部队撤离了冀鲁边区。后来,在解放战争中,高树勋作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在邯郸率军起义,投入人民的怀抱。他曾感慨:“是共产党教会我做一个真正的人。在中国的土地上,唯有共产党是长存的!”

记者|李智群 通讯员|冯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