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读书 | 《血砺忠诚》(连载):血染的忠魂

血砺忠诚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以无限忠诚为民族解放而浴血奋战的人们!

点击阅读全部连载

第九章 我血荐轩辕

血染的忠魂

冀鲁边军区十六团三营营长贾乾瑞后来回忆起大桑树突围战,有一个当时被疏忽的细节,令他后悔不已 :早在敌人对大桑树地区实施“拉网扫荡”前,曾有日军飞机盘旋于这一带上空进行侦察,却未引起我军足够的重视。假如驻扎此地的部队能从这一情况中嗅出一丝日军行动的蛛丝马迹,就可能避免遭受很多损失。然而,历史从来不会因为假设而改变,真实的情况是,1943 年 2 月 14 日,天津济南德州沧州等地日军在“扫荡”铁营洼之后仅隔 11 天,又对我军经常活动的鬲津河南岸以大桑树村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合围“扫荡

大桑树村是位于乐陵县西北部的一个较大村庄,村外有一条东西长几十里的林带,里面桑树、杨树、柳树、槐树、梨树、杏树、榆树……混杂而生,春夏浓荫蔽日,林下野花芬芳,枝头鸟雀畅鸣。

静静的鬲津河犹如一条银色的带子蜿蜒其侧,而这林带则像一条翠绿的缎带,袅袅娜娜,河流因林带而深沉,林带因河流而空灵。由于这里处于乐陵、盐山、庆云、宁津等县交界,日伪力量较为薄弱,加之林子深密,我党基层组织和群众基础较好,敌人的小股部队只敢远观而不敢近扰,此地也就成了冀鲁边区各级抗日民主政府和县区武装的主要活动区之一。

而此时的大桑树林区一片萧条秃枝其上败叶其下残雪未消,冷风飕飕。

进入 1943 年,日军为支撑太平洋战场的战局,将中国大陆作为战备供应地,尤其对华北地区更是加强了控制。津浦铁路作为南北大动脉是日军重要的战略保护目标,为此高频率地抽调兵力对威胁津浦铁路的冀鲁边区根据地进行“清剿。抓住这一形势的变化,八路军总部指令各敌后根据地采取“敌进我进”的方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派出主力部队跟日伪军主动“换防,你进入我根据地“大扫荡,我进入你统治区拔据点。因此,此时贾乾瑞所在的十六团出现在大桑树一带也就顺理成章了,而且教导六旅副旅长黄骅也正跟着十六团一起行动,此外大桑树周围尚分散有靖远县独立营、吴桥县大队、东光县大队、沧县县大队、乐陵县大队等地方部队。

贾乾瑞带着三营八连驻在大桑树村东十多里的韩油坊村。14 日早饭后,他正给连队集中上课,忽然侦察员跑进来报告说,发现从乐陵西段家方向开出四辆满载日伪军的卡车向着旧县镇方向而去。

贾乾瑞觉得这一情况非同寻常,就命令游动哨继续侦察。后续情报传来,这四辆卡车的日伪军并不是调往旧县镇据点,他们到了旧县镇以南的鬲津河大桥就停止了前进,下车沿河畔向西开进。

贾乾瑞跟指战员们一碰头大家认为这是小股敌人的骚扰行动,大白天不宜与之纠缠,于是命令八连向西北方向移动,伺机北渡鬲津河,转到河对岸的盐山、南皮一带活动。不过,贾乾瑞总觉得敌人这次行动有些玄机。为查实敌人的真实目的,他决定带一个班潜伏在韩油坊村的树林中,观察敌人的动向。

不久他就发现这次敌人出动并不是只有西段家据点的日伪军,旧县镇方向的日伪军经由鬲津河大桥不断向南岸大桑树地区拥来。

由此贾乾瑞判断这是敌人的“大动作并不是一般性的骚扰行动,得赶快追上部队,采取相应措施。

他带着十多人穿林越野,向西追赶八连,到了大桑树村东,沿一条通向鬲津河大堤的小道向上爬时,发现村东的洼地里正有许多老百姓向东乱跑,南面村庄也有成群的老百姓向北奔逃。乱世的百姓苦,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不说,说不定哪天就莫名其妙地丢了吃饭的家伙。这些“跑敌情”的老百姓牵着牛羊,抱着鸡鸭,拽着孩子,搀着老人,夹着小包袱,背着大包袱,被赶得鸡飞狗跳、魂飞魄散。

这时,贾乾瑞才恍然大悟 :这是敌人搞的“拉网战术,我们被拉在里面了。

贾乾瑞的思维迅疾运转着,他对身边的排长张文治说 :“很明显了,这不是一次寻常‘扫荡,而是四面拉网式的‘清剿合围

也就是说,像十多天前的铁营洼‘大扫荡’一样,各个方向都有敌人向前推进,包围圈会逐渐缩小,日伪军兵力会越来越密集。我们突围越快,胜算越大,损失越小

张文治用驳壳枪管顶顶帽子,头上冒着汗,嗓门很大 :“营长,你说咋办吧?不行跟狗日的拼了

贾乾瑞说 :“不能冲动,我们利用这里的地形跟敌人兜兜圈子,不到万分紧急时刻,谁也不许开枪”遂下令部队继续向大桑树村北的河岸穿插,准备渡河北遁。

他们警觉地爬上大堤,不想却碰见了乐陵县县长兼独立营营长杨洪恩带着县政府机关和独立营一个连正在转移。杨洪恩告诉贾乾瑞,他们准备向南转移时遇到敌人,又折返到鬲津河岸,沿岸向西突围,又遇到了敌人。

杨洪恩跟贾乾瑞商议下一步的行动 :“敌人此次合围的中心是大桑树一带,我们想沿乐陵、宁津县界的村镇南折,转移到宁津境内

贾乾瑞不同意杨洪恩的判断 :“这次敌人是有计划、有准备地‘大扫荡,现在包围圈已经快形成了。目前西南方向虽然没有发现敌人,但那里肯定是死胡同,而宁津县城、柴胡店、德州等地的敌人更强大,向西南突围回旋余地不大,很难突围出去”他建议杨洪恩带队伍向西北转移,渡过鬲津河,跳出敌人的合围圈。杨洪恩还是拿不定主意。贾乾瑞知道这种时刻性命攸关,不容犹豫,便辞别了杨洪恩,命手下人扔掉多余的物品,冲下河堤,伺机渡河。

一个危急的情况出现了 :他们来到河边的时候,发现河北岸的陈百万村也出现了敌人,而西面之敌正沿河堤向东推进,东面日伪重兵已封锁鬲津河大桥,东西两股敌人分别沿堤顶和堤下向大桑树一带推进。贾乾瑞机敏地带着战士们跳进河堤斜坡上的沟壑,或钻进狼洞,或匿身树丛,并随时准备开火。贾乾瑞屏住呼吸,静待敌军通过。

这时,张文治俯身过来,咬着耳朵说 :“营长,你看那里”贾乾瑞顺着张文治的手指向河对岸望去,鬲津河北岸的野猪高村没发现日伪军的影子,看来是合围的空白地带。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贾乾瑞手一挥,带着战士们像狸猫一样穿过河滩,踏着厚厚的河冰冲向对岸,顿时冰面发生嘎吱嘎吱的怪叫声,随之裂开一条条白色的裂纹。贾乾瑞和战士们跳上河岸,蹿进野猪高村头的树林,一路向北飞奔。

就在他们刚冲过河滩地的时候,大桑树村方向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原来杨洪恩率部向西北转移,发现河北面出现敌人,遂按照自己原来的计划向南转移,想沿着宁乐边界的村镇迂回到宁津县境

内,不想在大桑树村与敌人遭遇,发生激战。也正是这场战斗吸引了敌人的主要注意力,贾乾瑞和战士们才得以顺利跳出包围圈。不过敌人也发现了贾乾瑞这些人的突围,但不敢追,怕一追合围的缺口被扯得更大。

杨洪恩率领的乐陵独立营陷入苦战,好不容易摆脱了敌人的纠缠,突至十几里外的韩家村西,眼看就要跨过宁乐边界上的南北向的封锁沟进入宁津县时,又被数倍于己的日伪军包围,一路苦战,辗转韩家、赵家、张连刚、大小杨寨等村,部队伤亡殆尽,县政府机关损失惨重。除杨洪恩和少部分人员突围而出外,大部分壮烈殉国。

就在贾乾瑞带队突围而出的同时,十六团二营三个连队在营长仉鸿印率领下向外突围。仉鸿印将三个连分为前中后三路,向鬲津河南大堤下的大孙家据点方向运动。大孙家据点是日军在冀鲁边区所设据点中臭名昭著者之一由所谓“华北皇协护民军独立第二团”驻守,伪军头目是河北省交河县崔尔庄乡后张少村人王保俊。此人心狠手辣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一手炮制了骇人听闻惨绝人寰的“大孙千人坑,其对同胞骨肉没有一丝一毫的同情心,所用酷刑空前绝后。狼的本性是凶残,但当人变成了狼,却比狼更加凶残。王保俊就是这样一头投胎成人形的狼。活该王保俊倒霉遇到了仉鸿印,二营可是冀鲁边区主力部队的王牌,王保俊带着皇协军还想招呼两下子,发现不对劲,赶紧乱放一阵子枪,慌忙闪出一条通道,乖乖放二营通过。

二营的三个连队奔到鬲津河大堤下,与迎面相撞的几百名日军展开了硬碰硬的交火。仉鸿印是个战场老手,即便是这样的遭遇战,也能激发他天才的创造力。日军本以为八路军是丧家之犬,只会仓皇突围,怎么也没想到仉鸿印敢在重兵面前从容施展战术。他命两个连正面迎敌,亲带一个连从灌木丛迂回到日军侧翼,猛然发动袭击,打得敌人一时晕头转向。仉鸿印发现不远处有一个日军军官,骑在马上指挥战斗,叫过两个狙击手 :“你们两个一起给我打这个王八蛋”那还有个好,枪声响处,日军军官落马毙命,失去指挥的日军乱作一团。仉鸿印命全连机枪、步枪放开打,数十名战士在火力掩护下纵越前冲,把一颗颗手榴弹喂进了敌群,彻底炸开了日军的防线。三个连队沿鬲津河南岸西行十几里,跳出了敌人的合围圈。

最别开生面的突围还得数黄骅和“铁帽子五连。当天拂晓,住在大桑树村的黄骅听到远处有枪声响起,一骨碌从土炕上爬起,披上大衣,走到天井里。这时侦察员跑进来报告说敌人正分多路向大桑树村合围而来。跟随黄骅担任保卫任务的是十六团二营五连,即赫赫有名的“铁帽子五连。黄骅立刻传令 :“五连跟我向西北突围,其余的部队立即各自选择自己的突围方向进行突围”通信员跑去给各部送信,黄骅带着“铁帽子五连”向西北方向的东光县和南皮县撤退。外面的雾比较大,只能看出十多米的样子。队伍悄无声息地行进着。走着走着,连长杜万祥接到命令,让战士们戴上钢盔,三八大盖枪装上刺刀,扮成日军的模样,迷惑敌人。

雾气渐渐散去。

忽然,正前方黑压压一批人马堵住了路。杜万祥看着黄骅,黄骅侧耳细听,然后说 :“没关系,照直走。鬼子真不害臊,拉些老百姓来吓唬我们”原来,日伪军为对付八路军想出了一个新花招 :让伪军驱赶着抓来的老百姓虚张声势,从正面向合围圈垓心推进,日军潜伏于两侧,一旦八路军突围部队不明就里,一看“正面之敌”声势浩大,转向两侧突围,也就正中他们的下怀。“铁帽子五连”大摇大摆走过去。伪军远远看见“太君”过来,赶忙闪开一条道。五连走到伪军跟前,突然掉转枪口,用刺刀逼住敌人,大喝道 :“我们是八路军!是‘铁帽子五连!缴枪不杀”伪军哪个不知道“铁帽子五连,纷纷缴械投降,有的吓蒙了,嘴里嘟囔着 :“久闻大名,幸会幸会,我们投降……”有几个想反抗的家伙,当即被刺刀制服。乡亲们目睹这一幕,喜出望外。黄骅说 :“此地不宜久留,乡亲们赶紧回家吧”众人一哄而散。

黄骅带着队伍,押着俘虏,一路向西北穿插,过鬲津河,进入南皮、东光一带的安全区。

大桑树突围战我军利用树林和晨雾掩护大都从敌人“网眼”中钻出,粉碎了日军的阴谋。日军企图歼灭我军主力的企图没有得逞。正是在这种心有不甘的心理驱使下,日伪军从大桑树一带撤离后,突然掉头向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合击庆云县。这时,三军分区、三地委、三专署正在该县刘化凤村开会,边区党委宣传部部长李启华、三地委书记李广文、三军分区司令员杨承德和副政委李雪炎等人陷入重围。杨承德原任一军分区司令员兼十六团团长,前不久三军分区司令员杨铮侯因身体不好,去望子岛养病,杨承德改任三军分区司令员。杨承德指挥部队掩护机关人员撤退,向汾水王村方向转移时,遭到敌人的伏击,中弹牺牲。

三地委副书记张岫石带一个班突围,腿部受伤,被战士背着退入小田村,躲进一座农家院。敌人尾随而至。院子里有位老大娘,开始以为进院的是日伪军,吓得躲进了秫秸垛,后来知道是八路军,刚想出来,又听到日军的皮靴响和呜里哇啦的日本话,也就继续躲着。


日军包围了院子。张岫石命战士们两人防守一面,跟敌人血拼到底。爬上墙头的日军被战士射中,纷纷滚落。日军看爬墙不行,就爬到了周围的屋顶上,居高临下地射击,向院子里投手榴弹。张岫石带领战士退守屋里,从窗口伺机向外射击。日军的机枪、步枪冲着这几间土屋猛烈开火,打得窗棂破碎、墙皮脱落。

张岫石躲在窗口后,不时甩出一枪。

一个战士焦急地喊道 :“张书记,不好了,我没子弹了

“我也只剩一发了,怎么办”另一个战士接着说。

张岫石说 :“同志们,不要急,把大伙身上的子弹都拿出来”“一颗、两颗、五颗……十六颗,一共十六颗

张岫石平静地说 :“我们一共八个人每人两颗一颗消灭敌人,一颗留给自己”屋子里的光线有些昏暗,张岫石闪着坚毅的目光,热切地望着大家 :“同志们,为抗战流血牺牲是无上的光荣,我们的死可以换来国家的解放,还有什么比这更有意义的

屋外的枪声歇了,静,瘆人的静。

忽然,一名伪军的喊声撕破了寂静 :“投降吧,你们跑不了了”战士们高声骂道 :“狗汉奸,有种就进来

过了一会儿,院子里传来“扑通“扑通”声,几名日伪军跳了进来。

张岫石冷静地说 :“瞄准再打,一人一个“砰”一声,一个战士闪过窗口“砰”一声,一个战士接着闪过窗口“砰”一声,又一个战士……进院的几个敌人惨叫着趴在地上。

张岫石望着大家问 :“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让我们最后一次呼喊吧!祖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其他人一齐高呼 :“祖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砰!砰!砰!……

听到外边没动静了躲在秫秸垛里的老大娘颤巍巍地颠着小脚,跑进屋里,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七个八路军战士和一名穿便装的干部相互依偎着倒在炕下,每个人的太阳穴上都有一个血洞,鲜血汩汩地流淌着。

后来,乡亲们为这八名悲壮殉国的烈士举行了隆重而古老的葬礼,老人们捐出了棺椁,派子女披麻戴孝,哭声响彻云天。1946年3 月 14 日,张岫石的遗体迁葬于故乡庆云县板营村,民众献上了深情的挽联 :

勇气本堪钦视死如归捐生愧煞偷生辈

敌风尚未息欲扫而平靖难偏成殉难人

县委、县政府、各救会的挽联 :

救国先起义毅然投笔从戎冀鲁打开根据地

抗日报血心竟致杀身成仁渤海留下壮烈风

此次遇难的杨承德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战士,张岫石是冀鲁边区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2015 年两人一同被民政部评为全国第二批 600 名著名抗日英烈人物。

经过激烈的战斗,李启华、李广文、李雪炎等人和大部分机关、部队顺利突围而出。


大桑树“扫荡”引发的震荡波并未至此消散仍在继续扩大……

张汉卿的童年飘着浓郁的草药味,乐陵黄夹镇上的那个小中药铺逼仄的过道为他打开了第一扇观察世界的窗户。他扒着里屋的木隔断偷窥着来来往往的人,长着一绺焦黄胡子的坐堂先生闭着眼睛把瘦长的手指搭在病人的手腕上然后用蚊子哼哼似的声音询问着,开出方子后父亲张炳文再照着方子从一个个神秘的小格子里抓药。

按照这样的发展套路,张汉卿应该走一条小康之家的孩子平稳富足的路子,但他后来提着匣子枪枪林弹雨地过日子,终是与父辈的期望背道而驰了。

张汉卿出生的村子——黄夹镇邸家村,距离杜步舟的老家杜寺村不远,两人早就私下联系,非常谈得来。1936 年 6 月,张汉卿从乐陵县立中学师范附设班毕业,回到黄夹镇,当了张牌村县立初级小学的校长,每月 16 块大洋的薪水腰包里一装,叫人羡慕得眼珠子发红。杜步舟经常带着朋友找他谈天说地,这种春风化雨的影响,比那 16 块大洋立竿见影的效应还强大,强大到等你发现,你已经变成了另一个人,走上了另一条道。张汉卿投奔杜步舟的队伍这件事,一直让父亲张炳文想不通,直到琢磨得脑仁发痛,还是没有想明白 :明摆着好端端的日子不过,怎么跟着“杜大胆”混绿林去了? 1937 年 8 月,杜步舟在黄夹镇北街举起了抗日的旗帜,张汉卿一下子就成了他的军需副官。

张汉卿改名余志远的时候,已经身兼乐陵两个区的抗日区长职务,领导抗日军民活跃在敌占区的心脏地带,令日伪如鲠在喉,欲除之而后快。1939 年 10 月,日伪军将张汉卿的父亲、母亲、大弟弟张汉臣抓进黄夹据点,以要挟张汉卿委身相侍。日军通过翻译对


张汉臣说 :“你马上回去找你哥,别让他给八路当区长了,到我们这边来,皇军还让他当区长,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你们这二老我们也马上放回去。否则……”翻译斜着眼看看张炳文夫妇“后果你们是知道的”张汉臣在一片洼地里找到了张汉卿,张汉卿听后,愤慨难当“真卑鄙他接着安慰弟弟说“父母的事情我再想办法,但无论如何不能向敌人投降

为了营救张汉卿的父母,组织上把他调离了当地,并放出风说他已经牺牲,家里的亲门近支也为他起了一座假坟。敌人一时莫辨真伪。张汉卿的爷爷卖了几亩地,趁机四处疏通,把张汉卿父母赎了出来。既然已经“死了,世上再没有张汉卿这个人,于是张汉卿就改名换姓成了“余志远。余者,大难余生之意 ;志远,志存高远之意。不久,余志远接任了被调往二专署任秘书主任的杨洪恩的县长之职,并兼任乐陵县大队大队长。余志远虽是一介书生,胸中韬略却层出不穷。他充分依靠群众,带着县政府和县大队跟日伪军周旋于青纱帐和枣树林,打得日伪军晕头转向,一提余志远的名字就腿肚子抽筋。

宁津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李光远曾接到一封余志远的信。李光远曾同余志远并肩战斗,对他的为人、学识和工作能力十分钦佩。

这封信一直被李光远珍藏着。信中写道 :

光远同志 :

战云密布,封锁分割,虽是近邻,也难相见,握别三年,孰不想念?

环境恶化,愈来愈烈,先范罐子,续张立本,前后叛变,无恶不作,认贼作父,卖国求荣,千刀万剐,难解吾恨 !


近来日伪,扫荡频繁,乐陵据点,通缉捉我,谁如捉拿,悬赏重金。鬼蜮伎俩,南柯一梦。有眼无珠,不识泰山。春秋越王,卧薪尝胆 ;汉有苏武,北海牧羊 ;宋朝岳飞,精忠报国 ;近有振华宁死战场。中华儿女焉能投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抗日杀敌,救国救民。掉头流血,在所不惜。肺腑之言,当有同感

战事多变,祸福难测,黎明黑暗,天将破晓。如能幸存,有一朝日,时来运转,握手言欢。

祝你战斗胜利!

余志远1942 年 8 月 8 日

读完信,一个疑窦跳上心头 :“他怎么署名余志远了”当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李光远更增添了对余志远的钦佩之情。

1938 年底,李光远被党组织派给余志远当助手,初次见面,余志远温文尔雅的风度就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身黄色棉军装,一双白毡窝棉鞋,中等个,长圆脸,目光炯炯,和蔼可亲。余志远看过组织的介绍信,拍拍李光远的肩头,笑着说 :“太好啦,我们正盼着你们早来,现在要应对日本鬼子的‘扫荡,又要同国民党地方顽固派做斗争,我们急需进一步把民众发动起来呀”以后在一起工作时间长了,余志远既扎实又灵活的作风,诙谐幽默的谈吐,对敌人的切齿之恨,对人民的由衷之爱,深深地影响了李光远。

余志远生命里最华彩的乐章出现在 1943 年 4 月的五官庄突围战。五官庄是位于乐陵县西北鬲津河南岸的五个名字带“官庄”字的村庄的统称分别是邢官庄张官庄苏官庄吴官庄水晶官庄。


那段时间,余志远心心念念的事情是除掉大孙据点臭名昭著的袁友、高金殿两个伪军头子。根据情报,他将行动安排在 4 月 9 日深夜,由县大队副大队长张炳臣率二区队埋伏在大孙村到张木良村之间的史家村,准备伏击外出抢劫民财由此经过的袁友、高金殿。

张炳臣在一分区的名号也是响当当的他是盐山县张帽圈村人,1937年在庆云县参加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慢慢成长起来1940年,他带着一个手枪班活动在盐山城南一带。一天夜里,他将几个卖国求荣的汉奸和恶霸抓获,用朴刀劈死,极大震慑了那些暗中为日伪做事的人。他因为处置坏人时常用刀砍,每次发布的公告落款都不写名字,而是画上一把铡刀,由此得了个“张铡刀”的绰号。

张炳臣带人摸黑到了埋伏地点,布置好岗哨,和衣靠着道沟壁打盹。虽已是初春,但北方的夜寒还很厉害,刚睡着就被寒气咬醒,不过这段时间战士们连续转移,浑身疲惫,冻醒了打个寒战接着睡。

天蒙蒙亮时,侦察员跑来叫醒了张炳臣 :“张大队,有情况”张炳臣瞪大眼问 :“那两个狗贼来了

侦察员说 :“不是,南边公路上开过来十几辆汽车,满满登登的鬼子兵,路两旁的地里也闹鬼子了

张炳臣“哎哟”一声 :“不好,这是鬼子又开始‘扫荡’了”下令紧急向县大队靠拢。

而此时余志远和代理乐陵县委书记陈华亭正带着县政府和县大队驻在茨头堡高家村凌晨时分他们也得到了敌人“扫荡”的情报,于是快速转移到了鬲津河南岸的张官村,还没站稳脚,前边的侦察员跑回来说 :“不好了!河滩上发现敌人,汽车一辆接一辆排了老长,我们可能被包围了

余志远跟陈华亭稍作商量,即下令 :“同志们,看来敌人的‘大


扫荡’又开始了,穿便衣的同志立刻疏散到群众中去,剩下的同志跟我和陈书记准备突围

已经听见敌军汽车逼近村庄的轰鸣声了,余志远和陈华亭带着县大队迅速向五官庄一带撤去。

东天红日怯怯地露出头,依然苍黄的田野里下了一层薄霜,灌木枯草被粉饰得璀璨华丽。

大家对这一带的地形烂熟于心,跑起来“得心应脚,但敌人似乎也不差紧紧咬住他们不放九点钟左右县大队撤进了邢官庄,余志远命队员化整为零,分散隐蔽,依托民房跟敌人进行巷战。

大批日伪军拥来,邢官庄被围了个严严实实。

余志远带着通信员和几名战士被逼进了村民李汉荣的院子,困在几间北屋里。几个敌人刚冲进院门,就被余志远和战士们从窗户里射杀。敌人反复组织进攻,一次次被打退。最后,屋子里只剩下余志远和通信员两人。余志远冷静地清点着子弹,把随身的文件和笔记本点着,火光舔着他白皙的面颊,上面淡淡的茸毛微微颤动。

他发现通信员的眼神有点飘忽迷离,倒也没往心里去。他听见院子里有轻微的响动,原来是一个日本兵和两名伪军畏畏缩缩地偷了进来。他跳上灶台,紧咬嘴唇,双目喷火“叭!叭!叭”三枪,将他们撂倒在地,吓得后面的敌人退了回去。

短暂的沉寂。

敌人不知怎么知道屋里是乐陵县县长、县大队长余志远,隔着院墙猖狂地叫嚣着 :“余志远你跑不了,快投降皇军吧,还赏你个县长照做不误“姓余的,孙猴子再有神通,不还是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算了吧,别为共产党卖命了“余县长,皇军看你是条汉子,不会亏待你的,投诚吧


余志远对这些聒噪充耳不闻,打开弹匣,只剩一颗子弹了!这时他听见屋顶有哗哗啦啦的声响,原来敌人从后面爬上屋顶,扒开顶棚,打开了一个“天窗。余志远拽着通信员往墙角一跳。

屋顶上传来喊叫声 :“这回你就是长上翅儿,也跑不了了”随即几颗手榴弹伸到了窟窿处“投降吧,不投降,炸得你找不到一颗囫囵牙

通信员脸色如蜡,哆哆嗦嗦地说 :“县长,县长,我看,咱——咱——咱就……”

余志远怒发冲冠,喝道 :“别脏了你的嘴!你要当叛徒,人民不会饶你!可惜我只有一颗子弹了……他厌恶地一脚蹬开通信员,猛然咬破中指和食指,蘸着鲜血在墙上写道 :

然后,他将枪口对准胸口,朝蜷缩在墙角的通信员喝道 :“抬起头,看着我”一声枪响,子弹射进了余志远年仅 26 岁的心脏。

屋顶的敌人被这一幕惊呆了。通信员趁乱跳出屋,钻进院外的秫秸垛,躲过了敌人搜查,侥幸余生。事后,说起余志远殉国,他捶胸顿足,痛哭流涕 :“我真该死呀!差一点当了可耻的叛徒,我真不是人!……下次不多杀几个敌人,我就是活着也要羞死呀 !…”

张炳臣带二区队向县大队靠拢途中遭遇敌人,同数倍于己之敌酣战半日,终因寡不敌众壮烈殉国。此外,乐陵二区区委书记周荣


先、区长李希山、县大队教导员杨文启、一区区长杜俊杰等人也在战斗中殉国。代理乐陵县委书记陈华亭被捕后,于惠民县遇难。

余志远牺牲后,关于他的事迹在乐陵民间越传越神奇,有一种说法是 :余志远是上天派下来专门杀“鬼子”的,他根本就没死,那天他被“鬼子”围困在枣林深处的房子里“鬼子”死伤多人以后,终于破门而入,结果屋里空无一人,屋顶上却有个大窟窿,余志远从屋顶飞走了……甚至有人说得有鼻子有眼 :天一黑,就能看见余志远出现在邢官庄的那片枣林里,带着游击队一宿一宿地操练……

这一时期牺牲于日伪“大扫荡”的冀鲁边区干部还有 :1943 年3月,二专署秘书主任杨洪恩到平禹县检查工作,与“扫荡”日军遭遇被捕,被押送临邑,坚贞不屈,被狼狗扒出心肝,活活咬死 ;4月 27 日,东光县委书记李光前、县长王哲等人被大汉奸李文成勾结日伪军包围于西大吴村,壮烈殉国。

4 月 20 日,中共山东分局负责人朱瑞、黎玉签发了《对冀鲁边区工作的检讨和今后的意见,从指示的口吻看,山东分局对冀鲁边区在“反扫荡”中的失利是不满意的 :

自今春以来,冀鲁边区在日伪的七次“扫荡”中,我即有六次遭受重大伤亡损失,长此下去,将会减少坚持边区斗争的力量。这些重大伤亡的教训,应在斗争形式与组织方式上认真研究。在分割的三角地区形势下,各级领导机关再请缩减,抽出一些干部学习 ;留下坚持斗争的干部,要经常分散活动,每人带领游击小组,以隐蔽的姿态,支持群众,打击特务 ;着重敌区活动,减少境内小的游击区活动,并在群众条件好的村庄


建设地洞地道,以避免敌人的包围与“清剿”造成的损失。要确实根据历史的教训,研究改变冀鲁边区各级党政军民的组织机构和斗争方式,如各级会议日期一般情况下不能超过两天 ;平常定期接头,数小时即解决工作问题 ;创造、适应新的方式和方法,使每个干部均了解,这是你们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若以历史的眼光回顾冀鲁边区这段历史,既悲壮又苍凉,既可歌可泣又无可奈何。固然,冀鲁边区在几次反“扫荡”中遭受重大损失有主观的原因,但客观原因更不容忽视。冀鲁边区以平原为主的地形以及深入敌后、为四周敌人重兵环伺的现实条件,给开展游击战带来了无法想象的困难 ;另外,大批伪军、汉奸的存在使八路军游击队的隐蔽活动降低了保密性,这些人对各地的地理和人情了若掌上观纹,极大掣肘了我军活动的灵活性 ;日军对根据地采取的蚕食、分割、封锁等措施,很大程度上起到了限制我军行动、压缩我军生存空间的作用,而其所采取的吊诡多变的“扫荡”方式,尤其是长途奔袭、直捣黄龙的“铁壁合围,势大力沉,对军事上各方面均处劣势的八路军游击队的杀伤力不言而喻。

冀鲁边区根据地严峻得近乎残酷的形势,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一个极端的反面证明是,这个时期的叛变活动多起来,有的人朝秦暮楚,叛来变去,竟达七八次之多。

但一个事实亦不容否认 :冀鲁边区的基本力量并未受到毁灭性的摧折,而且自身的自愈能力非常强大,所遭受的破坏大多能在短时间内得以修复。

不过,夜越黑,离黎明越近 ;天越冷,离春天越近 ;敌人正用疯狂书写着自我走向毁灭的哀歌……

(未完待续)

描二维码下载“德州24小时”APP

收听语音版《血砺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