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党代会 建功新时代 | 陵城一中:坚守教育初心 勇担育人使命

陵城区第一中学创建于1952年,至今已走过70个春秋,是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文明校园、市教学科学研究重点实验基地。学校始终把办人民满意教育作为出发点,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改革创新作为着力点,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努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认同感、满意度。

党建引领 体系推进

学校坚持党建引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教师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先后制定了《陵城一中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和《党史学习教育配档表》,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广大师生学党史、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坚持“思政先行”,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建设一支“敬党爱党、忠党信党、永跟党走”的教职工队伍。

着眼于长远发展,学校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措施,提高治理能力:开展“学党史 学榜样 开新局”活动、“学习先进模范,争做优秀教师”经验交流会等,将理论学习转换成工作实践。同时,对32名青年干部进行系统培训,为学校发展注入蓬勃动力。

2019年,李泽刚接任校长以来,通过摸底调研,于2020年1月推出系统性改革创新措施,使学校走上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确立“一六三”工作原则:“一”是实现一个转变,即从过去“看人”转变为今后“看事”;“六”是六个注重,即注重系统、细节、过程、个体、榜样、内涵;“三”是三个突出,即突出常规工作、阶段性重点工作、教育教学工作。

推进“1253”德育实施路径:“1”即牢牢抓紧立德树人这条主线;“2”即政教处团委和教师发展中心作为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中的两个关键部门,承担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任务;“5”即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3”即通过三条途径,校园环境、校园活动和制度建设,达到言行举止、学习素养、责任情怀的提高。

实施“3213”教学管理新模式:“3”即因材施教,让每一种类型的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得到针对性指导,实现最大程度提高;“2”即夯实常规,抓实、抓好教案和学案两个抓手;“1”即以年级作为落实主体,治理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3”即教务处、督导室和教师发展中心从不同角度助力教学管理。

一系列的改革使得教师更有干劲,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极大提升。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作为省级文明校园,学校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及学生会作用,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组织“与礼仪牵手,与文明同行”系列活动,规范行为,提升素质。

常态德育活动,筑牢成长基石。精心组织每周一次德育(班会)课和主题升旗仪式,通过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师生喜迎国庆”“助力创城·文明同行”“传承好家训·弘扬好家风”等主题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系统性教育,坚定理想信念,促进师生精神面貌整体提升。

紧扣关键节点,助力成长成才。2021年4月29日,学校举行以“青春使命,奋斗担当”为主题的十八岁成人仪式。升国旗、奏唱国歌,教师代表发言、家长代表发言、学生青春诗朗诵……整个仪式温馨生动,师生和家长纷纷流下感动的泪水。同年6月,举行以“青春担当,扬帆远航”为主题的2021届高三学子毕业典礼。面对即将迈出校门的2290名学子,李泽刚送上深情祝福: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怀一等胸襟,塑一等品格。

培养劳动意识,养成完善人格。每周一下午第三节为劳动课,学生们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在劳动中体验快乐,感受成长。在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国际劳动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劳动美”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发挥劳动育人的重要作用。

释放青春活力,全面健康成长。开展戏曲进校园、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上公开课、传统体育进校园、参观博物馆和图书馆等活动。组织6203名学生完成第六届全国“学宪法,讲宪法”网上答题活动,孙博林、徐亚楠、陈正传在陵城区中小学“学宪法 讲宪法”演讲暨知识竞赛中包揽前三名。组织3940名学生完成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并实现全员满分,营造学法、用法、遵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在德州市第九届中小学“好书伴我成长”暑假读书征文活动中,林超越获一等奖,段振鑫、陈正传获二等奖,徐洪宇获优秀奖。

固本培新 团队引领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大胆选拔重用业务扎实、师德高尚的基层优秀教师,为改革政策落地提供人才保障。

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强化专业引领和团队管理意识。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经民主推荐、个人竞聘演说、评委评议等程序,聘任了19名年级管理岗位人员,平均年龄不到40岁,开创了年级治理新局面。

依托“3213”教学管理模式,深入推进教学教研制度改革。年级内部强力打造“学科组团队”模式,加强学科组长、备课组长建设,充分利用集体备课和学科大教研,以团队形式打磨学案。同时,推进“青蓝工程”,通过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方式,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老教师焕发新活力。

提升标准,系统规范。学生管理是年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1253”德育实施路径的引领下,持续推动学生管理的系统性、规范性。积极推行日常工作制度化、清单化,制定统一的纪律公约和“一日常规”配档表,通过年级管理团队、年级团总支、班主任具体落实;建立学生德育档案,将日常行为记录在案,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切实发挥年级学生会作用,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规范日常行为。

夯实课堂,注重实效。学校的中心工作在教学,教学工作的核心是课堂。不断加大学科教研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针对性力度,建设以学生为主体,以解决问题为主轴,以锻炼学科思维为主攻的课堂教学模式。落实“筑牢基础”“有效教学”“全面培养,提升整体”的办学新思路,教学管理实现了以服务选拔为导向,以压实体系建构和因材施教为核心的项目化管理模式。

教师发展 专业成长

学校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工作基础性工程,紧紧抓住师德和教学质量两个根本,把教书育人当成伟大事业来终生追求,瞄准更高目标,持续提升教学质量。

成立教师发展中心,专业引领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师队伍建设内外双循环:积极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强化教研员、骨干教师培养的体系化建设,依托省、市、区、校四级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构建学习型、研究型校园,强化校内优质教育资源内循环;不断加强向名师、名校学习的力度,邀请省、市教科院专家来校指导,建立和深化同德州一中等名校的校际交流,实现教师队伍建设外循环。同时,落实新课改理念,遵循新课程标准,以教研教改为抓手,以课堂为主阵地,精准把握学情,以“有效教学”为目标,大力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举办“青蓝工程”、青年教师培训会、青年教师说课大赛等活动,全面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学校的发展本质上是学生发展,学生发展的前提是教师发展。去年,任秀红获评山东省特级教师;刘祥、张莉、邓伟、任向东、李杨、靖子臣等6人获省级称号;刘红瑞、王超、韩晓雪、张智一、马爱利、高燕等41人获市级称号;英语学科命题团队在全市高考命题大赛中获第一名;10人入选德州市教研骨干培养人选。

守住底线 提升环境

学校坚持科学观念,积极推进“双减”政策落地。制定《陵城一中关于落实“五项管理”工作的要求》,成立校规校纪执行委员会,制定《陵城一中教育惩戒规则实施指南》《陵城一中学生手机管理制度》等,规范教育惩戒机制,突出教育惩戒的育人作用;成立家庭教育办公室,持续推动家校共育,实现在教育孩子上的共情共愿,家长刘路平获全省“智慧家长”称号;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立阳光心理工作室,遴选培训了30名教师组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在全校开展心理普查,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同时,心理团队开发辅导课程,制作心理微课,认真开展个体学生心理咨询,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特点开展主题讲座。

牢牢守住安全底线。认真组织开展安全主题班会、师生面对面谈话、重点家访、全面家长会、户外文体活动、疫情防控安全教育的“六个一”心理健康教育;推进餐饮卫生、学校设施设备、消防、防疫、外包服务、校园周边、实验室、防欺凌、意识形态、立查立改的“十项重点工作”;组织师生全员进行第一、第二、第三阶段的线上安全大培训;落实校园安防建设视频监控、一键报警、封闭化管理、专职保安的四个100%;认真组织师生参与省、市、区组织的防溺水、防诈骗等安全知识竞赛。

大力提升育人环境。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教育事业持续和谐健康发展的基石。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教室安装了新式教学一体机,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信号全覆盖,更新了微机室陈旧电脑,更换了新式课桌椅,进行消防设施和电缆改造,安装了新式路灯,建设了技术水平省内领先的现代化录播室,教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督导考评 锐意改革

学校理顺体制机制,健全校内决策、执行、督导和考评的闭环管理机制,科学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以鲜明导向激励担当作为,全面激发教师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2020年以来,成立督导室、考评办公室,制定并逐步完善了《陵城一中考核评价办法》,完善校内教师激励体系,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组织陵城一中优秀个人评选及表彰、三个年级管理团队述职等系列活动,发挥导向、鉴定、诊断、调控和改进作用,为教师潜心教书育人营造良好环境。

在陵城一中新一轮改革的第3个年头,学校将继续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聚焦“必须走在前、应该走在前、力争走在前”,谋划思路方向,激发改革的冲劲、干事的闯劲,多干出圈出彩的事,不断提高群众对教育的认同感、满意度。

“站在新的时间节点,我们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聚焦立德树人,坚守为民情怀,勇毅担当作为,上下一心、开拓进取,建设一所充满生机活力的开放式、特色化名牌学校,真正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李泽刚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付广生 编辑|曹清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