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精准发力 补齐短板 办好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精准发力  补齐短板
办好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武城县委 武城县人民政府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首位。近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武城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大资金投入,深化教育改革,精准发力,补齐短板,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立足均衡,统筹城乡

武城县把均衡发展作为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举措,优先保障投入、优先保障师资、优先保障用地,集中资源要素办规模优质学校,力促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严格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切实做到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发展需要,为教育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投资7.32亿元,大力实施“全面改薄”及解决“大班额”工程,新建改建项目学校71处,建筑面积25.84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2630个。

同时,按照“统筹安排、合理分流、确保稳定”的原则,科学编制《解决“大班额”分流方案》,一次性解决“大班额”问题。近几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500名,全部充实到教学一线。今年,采取校园招聘与事业编招考结合的方式,补充新教师180名,为全县1000多名教师一次性兑现了职称工资。制定出台了《关于构建教育发展联合体深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武城县教育局等四部门关于推进县域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办法》《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文件,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聚焦质量,协调发展

武城县紧紧围绕“强管理,提质量”的思路,构建起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一条龙”发展格局,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共同提高。

普及学前教育,出台了《武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编制武城县《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建一批普惠性幼儿园,规划投资1.24亿元,新建幼儿园25所,新增建筑面积37728.9平方米,新增学位4740个,改建幼儿园15所,改建建筑面积10203平方米,新增学位1320个。

推进义务教育,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督导认定后,确立优质均衡新目标,采取综合改革新举措,巩固均衡发展新成果,推动义务教育发展迈出新步伐。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活动。组织艺术、体育、科技等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以活动为引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优化高中教育,围绕促进高中教育优质发展,努力打造教育品牌,投资1.2亿元对武城二中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学生餐厅进行升级改造,全面提升高中办学条件。通过校园招聘,为高中配备优质教师100名。针对新高考要求,做好小学、初中、高中学段衔接工作,推进选课走班与综合评价工作,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构建“跨模块、跨学科”特色鲜明、丰富多样的学校课程体系,组织编写《初高中引桥课程》《学科导学案》,形成教学资源库,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做强职业教育,以培养发展所需的适用性人才为办学宗旨,努力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转型、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紧密结合。创新办学模式,调优专业结构,新增“三二”连读专业6个,合作企业达38家,合作开发课程15门,合作共建实训基地24个,提升职业教育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深化改革,激发内能

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全县所有中小学校长职务全部取消,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教育局联合对全县6个中学校长、6个县直小学校长、7个镇街学区主任进行重新竞聘上岗,18名校长进行交流轮岗,进一步完善校长后备人才库,调整充实副校长100多名。推进教育工作改革,充实、新聘专兼职教研员18名,壮大教研力量,形成学科门类齐全、县镇校三级教研体系,实施教研员联系与服务学校制度,开展好校本专题教研和联校教研活动,提升服务教学能力。推进评价机制改革,重新制定《综合督导考核评估方案》和《教学工作综合评价方案》,完善督导、考核细则,建立和完善随机督导的常态机制,采取专项检查、抽样调查、不定期抽查等措施,全面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行阳光招生,严刹“择校”“择班”风。稳妥推进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改革,实施“分数加等级”的招生考试方式,扩大普通高中学校的办学和招生自主权。

优化环境,形成合力

建立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城区大班额、师资配备等教育发展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引进社会资金发展教育,启动“迪尔中学”,整合优化高中生源,扩大区域竞争力。筑牢安全防线,落实政府、部门、镇街、学校“四位一体”和“一岗双责”安全责任体系,开展“安全教育、安全演练、自查联查”等多项安全活动,综合施策、多管齐下,确保责任全覆盖、监管无缝隙、安全无事故。完善学生资助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大救助体系作用,实现政府与社会资助全面覆盖,构建起“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中职教育、大学教育”五个学段全部覆盖的学生资助救助网络,让惠民政策落地生根,发放各类资助救助金681.215万元,资助救助各级学生10365名。为783名大学生办理了助学贷款,发放金额606.3万元。

百舸争流千帆竞 乘风破浪勇争先

——武城县教育局工作纪实

行走在武城的大街上,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一股争先创优、善谋敏行的发展浪潮扑面而来。投资1.3亿元,江苏育才教育集团建成武城育才实验学校;投资7亿元,实施“全面改薄”和解决“大班额”工程,新建改建项目学校71处,建筑面积32.6万平方米,“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启用武城第一所民办高中迪尔中学……这一连串数据和事例,让人欣慰,令人振奋。数据的背后,是武城教育系统为提升教育整体水平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是一种争先创优、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是一幅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发展画卷。

加大投入 营造一流育人环境

窗明几净,鸟语花香。行走在武城4所中小学校园内,处处绿树成荫。如今,武城县4所学校均已被评为省、市级文明学校。其中,3所学校被评为市级园林式学校。

为了给莘莘学子提供一个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近年来,武城教育不断加大投入,全面改善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形成了以净化、美化、绿化、信息化和丰富的学校文化为特征的现代化育人环境。投资4.21亿元,实施“全面改薄”工程,新建改建项目学校63处,总建筑面积10.32平方米;运动场地建设项目学校44处,建设高标准的塑胶跑道,进行草坪铺设,新建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沙坑,满足了学生体育活动需要;附属工程施工的项目学校42处,进行室外管网、绿化、硬化等附属工程建设。投资3.11亿元,实施解决“大班额”工程,新建改建项目学校8处,总建筑面积15.52万平方米。截至目前,8处项目学校已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并已投入使用。

为11处学校购置燃气锅炉、68处学校购置空调、碳晶板等设施设备,解决学校取暖、降温问题,购置课桌凳近2万套,购置多媒体960余套,购置图书75万余册,购置实验仪器1.5万余件(台、套),以及其他教学设施设备。

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全县各学校搭乘现代信息技术的快车,全力营造现代化的育人环境。全县中小学现有学生用计算机3900余台,各学校全部满足最大班额使用;建成教育城域网,一条联结教师、学生、兄弟学校的“绿色通道”形成,师生们将在这个交流学习、资源共享的平台上续写新的辉煌。

为加快学前教育发展,2018年如期实施学前教育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关于印发武城县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武政办发〔2018〕30号),在贫困村建设10处高标准幼儿园,建筑面积3920平方米,解决1170名适龄儿童接受优质学前教育问题。

强化培训 培养一流教师队伍

武城县教育局创新招聘、培养方式,打造人才高地。2018年采取校园招聘与事业编招考结合的方式,补充新教师180名。3月份开始,先后赴山师、曲师等省内师范院校和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部属师范院校进行校园招聘,招聘高素质教师100名。同时,通过事业编统一招考的方式,招聘教师80名,目前,笔试、面试环节均已完成。全面提升教师待遇。积极落实各种社会保险、公积金、职业年金、物业补贴、取暖费、住房补贴等,发放乡镇教师津贴补贴,为全县1000多名教师一次性兑现了职称工资,解决了多年来的历史遗留问题,激发了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出台了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县财政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积极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为1622名乡村教师颁发了乡村教师三十年教龄荣誉证书。开展大学生到乡村学校支教和“三支一扶”活动,接收师范生到乡村学校实习支教,实施乡村学校特级教师岗位计划,全县共聘任8名农村特级教师,并兑现相应待遇。

深入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根据《中共武城县委武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城县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武办发〔2016〕64号)和《武城县中小学校长职级初次评定方案》(武教字〔2017〕116号)文件要求,武城县校长职级评审领导小组对申报职级认定的校长进行了评审认定,并予以聘任,聘期3年。截止今年4月,全县中小学校长调整交流全部结束,全县共认定校长职级39人,其中一级校长11人,二级校长13人,三级校长15人。按照校长职级制改革要求,教育局对认定职级的校长进行聘任,颁发证书。

积极推进县管校聘改革。按照“总量控制、统筹城乡、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建立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机制,按照班师比与生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教师编制,增加442人。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实施《武城县教育局等4部门关于推进县域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办法》,逐步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建立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双向流动的长效机制。

为快速培养一批高素质教育人才,武城创新“双师型”培养模式。现有双师型教师114人(包含招聘的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2.3%。实施“一年合格,三年双师,五年骨干”的师资培养工程,构建了“校企合作、专兼结合、内培外引”的双师队伍建设模式,举办青年教师特训营,开展一对一“师徒传帮带”活动,今年,参加各级培训学习450人次,获国家级奖项3人次,6名教师获省市奖项。

不断充实、新聘专兼职学科教研员,壮大教研力量,形成学科门类齐全、县镇校三级教研体系。深入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法、中高考政策等,指导高中、初中、小学稳妥有效地进行衔接。落实教研员“教学实践活动月”“教研员送教助教”活动,实施教研员联系与服务学校制度,开展校本专题教研和联校教研活动。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化后的小班额教学”“信息化教育教学手段的运用”等问题的专项课题研究等。通过各项教研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推动了武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改革创新 打造一流管理水平

坚持以党建统领全局,在全县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的学习培训活动,推进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扎实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活动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预防职务犯罪与警示教育,继续推进“整风肃纪、抓早抓小”“廉洁校园”工作。突出党委主体责任,落实“一岗双责”,狠抓党风廉政教育,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认真执行民主决策和党委议事制度,抓好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各项责任清单、“一岗双责”和“三重一大”等制度的落实。

创新教学管理,切实减轻课业负担。抓好教师备课、上课环节,精心选择作业,尊重教育教学学规律,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和规范学生课外作业,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实行作业备案制,严禁无序性、机械性、重复性布置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结合全县创城工作,突出 “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办学理念,推进学校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丰富办学内函,在管理特色、文化特色、课程特色、活动特色等方面形成学校独有的办学思想,打造一批教育理念先进、办学行为规范、学校管理科学、育人环境优化、办学特色鲜明的示范学校,形成校长有思想、教师有个性、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的办学格局。

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签定师德师风建设责任书,持续加大有偿家教、有偿辅导整治力度,特别要严肃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教师课上不讲、课后讲,组织、推荐和诱导学生参加校外有偿补课等行为,打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在幼儿园实施“爱心建设百、千、万工程”,培养锻造一支富有爱心,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良好师德师风的百人学前教育管理者队伍、千人园长队伍和万人幼儿教师队伍。

外防内控 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努力构建平安教育。与各学校签订《2018年度安全工作责任书》。加强安全教育,定期开展校舍安全、食品安全等专项检查,防电、防水、防盗、防疫等措施落实到位,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净化校内外环境。加大托管和培训机构整治力度,联合有关部门定期不定期检查,确保学生生活和饮食安全。安全管理实行“一票否决”制,凡是出了安全责任事故的单位,取消参加评先树优资格,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加强依法治校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开展系列普法活动,举办法制教育优质课评选活动,加强依法治校培训,推动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全面提升依法治校工作水平。继续做好教代会工作,积极落实《武城县校务公开实施细则》,实现学校各项工作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做好教育工会经费管理与使用工作,组织教职工开展文体活动,切实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加强校园欺凌行为治理。制定《武城县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建立健全防治学生欺凌工作协调机制,教育局联合10部门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加强组织保证,积极有效预防。加强校外培训、托管机构治理。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意见》,联合工商、城管、街道办等10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校外托管机构进行检查,共排查校外培训机构100余处,对有问题的现已下达整改通知书。整改完毕后,合格的办理许可证,不合格的坚决予以取缔。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开展系列普法活动,举办法制教育优质课评选活动,加强依法治校培训,推动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全面提升依法治校工作水平。

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当前,武城县正在进行“最美教师”“贝州名师”、“武城名校长”评选工作,一批优质校长、优秀教师正引领武城教育向新的高度发起冲击。我们有理由相信,武城教育将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武城教育的明天必将硕果累累、桃李满园,武城教育事业也一定会前程似锦、辉煌灿烂!

敢为人先 开拓发展新局面

——武城二中发展奋进侧记

在重塑教育品牌之路的关键期,武城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武城二中党总支副书记张义忠创新思路,遵矩矱定绳尺,夯实制度根基,重启校园招聘,抢先一步揽人才,并以新一轮教改为契机,以只争朝夕、唯旗必夺的实干精神,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力,再造武城二中新辉煌。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武城二中要更多地为孩子们提供成人、成才和成功的机会,为广大教职工搭建起干事创业、爱岗敬业的平台,争取向全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张义忠说。

完善制度 提升管理水平

崭新的教学楼、标准化的田径场,还有正在施工的引水工程等,置身武城二中,现代化教学环境让人倍感振奋。“优良的教学环境,离不开政府真金白银的投入。作为一线教育者,不提升教学质量,不做出点成绩来,有愧自己的良心。”张义忠说。

责任与压力并存。谈及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人才的培养,张义忠思考很多:“挑战与机遇同在,尤其是高二年级开始实施选课走班。但教学方式如何转变?分层走班、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开展? ”师生习惯了以行政班为主体的管理模式,新高考实施后,选课走读如何组织、行政班与教学班如何并存、师资如何配备等系列问题成了摆在张义忠面前的一大难题。

“遵矩矱定绳尺,夯实制度根基,是良方。 ”面对难题,张义忠掷地有声,“我们大力实施‘依规治教、依法治校’战略,先后组织教师、学生家长、学生等多层面交流,对选课走班,摸准脉搏、有的放矢,并发放《武城二中高中学生选课指导手册》,规范统计各种数据,科学分析,配优配强师资,最大限度满足学生需求;行政班、教学班相得益彰,密切配合,注重效率,强化纪律,维护好秩序,全员育人导师制,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

“立尺子、明镜子”,用制度管人、管事,实现方方面面有制度、每岗每环有定则,将管理触角延伸到全校每个角落。通过以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契机,武城二中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尊重个性差异,积极探索适应新高考制度下的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模式,学其所好,考其所长,做好做强扬长教育。全体教师参加职业生涯培训,把生涯规划教育与日常教育教学有机结合,每周一课时“职业生涯教育课”。学校先后制定完善考核、评比量化等30余项务实管用的规章制度,使一切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真正实现了制度管人、流程管事。

重启校园招聘 抢先一步揽人才

粉墙高楼,亭台相间,一色琉璃瓦,飞檐翘角,漫步武城二中,清幽雅致的环境让人倍感惬意。对于在此工作教学的田爽而言,能成为该校的一名教师,十分自豪。“我能够在毕业前夕,通过校园招聘的渠道,进入二中这样的学校,令很多同学羡慕。 ”田爽说。

面对小班额、选课走班和师资结构不合理等情况,武城二中重启大学校园招聘模式,抢先一步揽人才,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81名,其中研究生23名。新教师的引进,为二中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实现了青蓝同盛、共谱新篇的局面。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提升的关键和主力军,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引路人。尊重教师主体地位,视同事为家人,努力增强教师幸福感,始终是张义忠工作的标准。“我们将培训作为教师最大的福利,加大学习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并创造条件,走出去取经,先后组织教师近500余人次,到衡水中学等名校听课学习;同时,邀请专家、学者来校面对面培训、交流,实现教师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全面提升。 ”张义忠说。

深化改革创新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和优秀的师资队伍,成绩的取得成了必然。2018年,武城二中200多名学生通过自主招生,被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院校录取,学校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自主招生500强学校。

面对斐然的成绩,武城二中在重塑教育品牌之路的关键期,以敢为天下先的闯劲,开拓出了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在新一轮教改期,武城二中打破原有包级校长及年级主任共同管理的体制,通过民主推荐、公开竞争等方式产生新的包级主任,由包级主任组建团队,全权负责年级教学工作,改变了职责不清、政出多门的状况,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我们打通教育链条,与中小学联合,从小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选派优秀教师送教进初中,强化初高中知识链接,及时发现优秀生源,进行延伸培养,打造健康成长链和教育共同体;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学案改革,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功能,定期座谈研讨;开展授课比赛,完善教研制度,进行论文评选,课堂效率显著提高。”张义忠说。

用校园文化营造德育氛围

——记改革奋进中的武城县实验中学

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先进单位、教育部委托课题重点实验学校……近年来,武城县实验中学捷报频传。一项项沉甸甸的荣誉是该校师生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用热情和汗水书写的漂亮答卷。

推门听课 与师生零距离接触

年初,武城县实验中学新一届领导班子走马上任。对于这届新面孔占六成以上的领导班子,全校师生有期待有盼望,同时,也有几分疑虑,对学校发展的担忧。

如何做好顶层设计,科学描绘发展蓝图?这是摆在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前的一道考题。对于校长田洪强来说,初来乍到,对学校的情况较为陌生。为了能够系统地了解处室、年级组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上任伊始,他查看教学设施、办公用房,了解教育教学、硬件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查找原因、研究对策,全天连轴转,短短数日就摸清了学校家底。

新学期开学后,当老师们照例开始教学活动时,课堂里却多了一些陌生的面孔,专注中带着几分研判。原来,是田洪强带着校领导班子在推门听课。他们直接参与到教学环节,与师生零距离接触,了解教师授课情况和学生需求,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教学一线“推门听课”成了全校中层以上干部的必修课。

文化培德 提升学生人文修养

经过全体教职工集思广益,学校将“博雅、敏行、笃学、日新”作为校训,同时确立了“以传统文化培德,以三清教学提质”的工作思路,旨在培养学识渊博,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素养的优秀学生。

为此,学校提出了“跨越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三大发展理念,“建设有特色高素质实验学校”的发展目标, “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学科建设水平提升工程”。一项项计划犹如一副勾勒出线条的水墨工笔,激励着每一位教职工,摩拳擦掌,一展作为。

云点旌旗,风传鼓角。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学校师生鼓足了士气、铆足了干劲儿,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新一轮改革创业中,在实验中学这幅美丽的画卷中,用汗水和心血绘就自己的专属印记。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学校大力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三清教学。学校通过传统文化节日、学生毕业典礼等活动,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通过“读书月”“艺体节”“学生习字”“英语听写”“经典诵读”等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拓展知识空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学校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课堂中,创建向上、向善、至真、至美的良好氛围,使校园成为助力师生生命健康成长的沃土。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课前时间面向学生开设“10分钟讲堂”,以精彩而感人的故事诵读浸润学生心灵,开阔学生视野。

营造德育氛围 打造育人环境

德育“节日化”“活动化”是实验中学“立德树人”的一大特色。

学校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寒暑假期,尽可能多的带学生走进社会,每逢重要节假日或纪念日,学校都会有计划地举办主题班会、出版专刊、进行演讲比赛等,通过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让节日内容和教育意义深入人心。

在德育特色活动方面,每个学期都会推出“青春”与“爱国”两大主题活动,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开展调查研究。同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模拟法庭、文化游学等活动,开拓学生视野,增长学生阅历,着力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思”。

学校绿化美化校园,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今年新增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全力打造校园东侧文化墙,既美化了校园,又起到了教育作用。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项项改革举措的实施,凝聚了人心,激发了活力,为实验中学的发展输送更加强劲的动力,学校创新发展的宏伟蓝图越来越清晰,呈现在每一位实验人眼前,鼓舞着所有实验人朝着建设有特色高素质学校目标迈进。

武城县状元小学

发挥三位一体德育网络功能

武城县状元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功能,积极构筑德育工作发展新格局。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学校举办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十不准》等,制定《小学教师行为准则》,教职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断提升德育理论水平,不断加强学科教学德育渗透,完善德育课程体系。

为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明确德育教学目标。坚持以品德课、班会课为德育主要阵地,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手段,充分发挥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功能,挖掘教材中德育因素,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

营造德育氛围

学校完善《红旗班级量化考核办法》,使学生行为有目标,让德育评价有实效,每月进行汇总评比,评选出“红旗班级”,调动了同学们遵校纪守校规的积极性。

为营造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学校从学生思想、行为和实际能力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道德教育为基础,以行为规范为抓手,构建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餐厅还是宿舍,上学还是放学,学校都设有红领巾监督岗,对学生的仪表、言行随时监督。

开展“三合一”教育活动

学校坚持以教育为主体,以社会教育为依据,以家庭教育为基础,积极开展“三合一”教育活动。

留守儿童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为留守儿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坚持经常开展思想品德、文化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并对家长和监护人开展定期专题培训活动,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真正为孩子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学校设立了“家长委员会”,为学校的教育献计献策。充分发挥通讯网络的作用,加强班主任与家庭的联系,互相了解孩子们在学校、家庭中的表现,并送上有针对性的建议或意见,经常邀请学生家长代表参加学校的活动,搭建“亲子平台”。

武城县第三实验小学

营造读书氛围 创建书香校园

近年来,武城县第三实验小学紧紧围绕“学生主体、全员参与、以校为主、辐射家长”的工作思路和“内容充实、形式多样、鼓励创新、持之以恒”的工作要求,以“营造读书氛围,创建书香校园”为目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探索以课堂为主,课外校外为辅的教育模式,进一步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成为特色鲜明、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学习型学校。

创建阅读环境

学校的长廊主题墙,将办学理念、校训镶嵌于墙面,让《三字经》《弟子规》古今名人名言展示在每一堵围墙上,让每一面墙壁成为教育园地。各班级“文化墙”也是同学们一道道丰盛的精神大餐,可谓“一墙一角皆文化,一草一木蕴教育”。

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与“书香校园”创建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空间、地形,巧妙构思,通盘考虑,合理布置文化景点,达到“引领与教育相结合,古典与现代相辉映,文字与图画相协调,室外与室内相补充”的效果。让学校处处有经典文化,处处会“说话”,学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身心愉悦。

搭建阅读交流平台

学校充分利用早晨、中午以及放学时让学生诵读,除课标要求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以外,提倡诵读《三字经》《千字文》等国学经典。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做到自然流畅、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在朗朗书声中培养学生读书的自觉性、积极性。各班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由语文老师根据年段特点选读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确定相应的阅读要求和目标,带领学生按时去阅览室上课,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并做好记录。每周四下午第二节课全校统一开设“读书汇报课”,交流汇报一周读书收获。充分让学生“说”起来。通过“说”,敞开心扉,打开心结,展现亮点,让学生在“说”中体验阅读经典的快乐。

同时结合学校开展“语文主题学习”研究这一课改实验,提倡学生大量阅读,学校充分开放图书室、阅览室和读书长廊,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引领师生颂读经典,与大师对话,与墨客牵手,丰富内涵,提高素质。提倡师生每学期做到“三个一”,即教师做到: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做一本读书笔记,写一篇有价值的经验材料;学生做到:读一部文学名著,做一本摘抄,参与一次征文活动。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大型朗诵活动,开展一次阅读竞赛,广泛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征文竞赛活动。

开展亲子共读

各班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使家长成为学校读书活动的支持者、宣传者、参与者和建设者。各班引领家长在双休日抽出一小时的时间定为“读书时间”,和孩子共同阅读,每周自制一张“亲子阅读卡”,每月底各班筛选40份装订成册,交到学校进行评比。通过班级群交流读书经验(可以在班级群发读书视频,亲子共读照片、读书心得等),每学期评选一次“书香家庭”。由家长申请填写《书香家庭申报表》,再由学生介绍读书经验,结合平时读书情况、“亲子阅读卡”、家庭藏书等,每班推荐出2个书香家庭为校级书香家庭予以表彰。目前亲子阅读已成为家长群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武城县弦歌小学

立足文化建设  促学校内涵发展

登楼远眺,碧树蓝天,令人仿佛跨越时间与空间,在武城县西郊,宁静祥和的弦歌湖畔有一所小学,用诗情画意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武城县弦歌小学,自建校以来,一直把建设“美丽校园、和谐校园、书香校园、平安校园”作为统领学校工作的总抓手,扎实开展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实施环境育人工程

弦歌小学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发掘优秀的传统文化,开拓创新,为美丽校园建设注入了源头活水。

弦歌小学各班级依次以诚、孝、仁、爱、礼、仪命名,以此为载体开发传统文化,形成班级管理特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汲取文化精髓,涵养民族精神,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早读时间坚持《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等经典传统篇目的背诵,每学期举行一次经典诵读比赛,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每周一节书法课,“一笔一划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

立足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通过抓教研、教改和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全年开展教研课20堂,全体教师参与听课和研讨交流,并就教学中的问题探讨出解决办法,真正起到了教研的作用。以“学生”为中心点,规范学习行为,着力抓好学生的“规范”教育。从学生的基础文明行为抓起,抓纪律抓常规抓行为。

狠抓教师业务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校指导教师制定好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开展教师读书系列活动,利用观摩课、汇报课、研讨课等多种形式开展课堂教学交流,新老教师结对子,走出去,请进来,为教师创造多种成长提高的平台。

以活动促学生发展

为打造“书香校园”,每周两节阅读课,每天十分钟“谈天说地”活动,定期开展读书交流、讲故事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等,一年一次读书节,班内设图书角,楼道内设图书筐,每学期评书香家庭、读书之星、书香班级,创设良好的书香氛围。促进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

为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学校组织成立了二十多个文体艺社团,聘请校内外有专长的教师,利用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进行活动,彼时的弦歌校园翰墨飘香,弦歌悠扬,棋坛论剑,古韵犹存。

这些活动的开展对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这些活动的精心开展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让孩子们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受到了家长们的欢迎.

武城县实验小学

特色引领  探索课改新模式

武城县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校领导班子在现任校长王振平的带领下,以“团结、进取、务实、创新”为基石,围绕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理念,构建了以教硏处、教研组为框架的教科研体系,实现了教科研制度化、常态化。

探索特色作文教学模式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老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苦。课堂上说多了,作文千篇一律;说少了,学生茫然无措。作文评改时,老师过分强调例文,学生往往会烙上定向印记。我们非常渴望找到一条快乐学习、轻松教学的作文教学模式。”王振平说。

学校提出作文课改的思路,以小课题方式进行试验,以期打破作文教学瓶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实施手拉手快乐作文课堂模式,把课题实验融入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细节,融入课堂,融入师生心扉。经过苦苦寻觅,探索出了手拉手快乐作文的课改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形成了“心语滚动”特色作文教学模式。

提升教师素养,引领专业化发展

为提升教师素养,引领专业化发展,学校在实施青蓝工程的基础上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从思想、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全面指导,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学校定期开展专题研讨、经验共享。通过确定专题为教师提供一个自由谈论的空间,鼓励教师不拘形式,畅所欲言,培养教师的探究创新能力。同时要求名师工作室成员人人上“公开课”,每位教师要对课改进行中发现的问题、困惑进行汇总积累,在教研时交流研讨。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参加听课、评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教师有所悟,让学生动起来,营造“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实效”的课改氛围,使教师自觉投入到课改实践中去。

通过一系列的“课改”活动,全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先后被中国教育学会授予全国作文基地,山东省教师专业成长暨“心语滚动作文”成果现场会在我县成功举办,赢得了与会专家和领导们的一致赞赏。

做好后勤管理,为课改保驾护航

学校对课堂教学改革从财力、物力上给予支持,先后修建录播室、添置录像机、复印机等设施。此外,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先后派骨干教师赴甘肃、北京、济南等地学习取经。同时,也把北京等地的教学专家请到学校,让学校教师与专家教授面对面交流,有效解决了“老师难教、学生难写”的困境。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校老师拓宽了视野,丰富了实践经验,提升了教学水平。

学校不惜重金购买教学资料,书籍、光盘、报刊等应有尽有,方便一线教师进行教改探究。此外,学校还大量印制课改专用备案,一学期下来,每位老师的教学备案多达一米多高。有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经济保障,课改之路越走越远。

“课堂教学改革任重道远,但这是一条必由之路,我们惟有坚定信念、充满信心、明确方向,坚持不懈地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纠正改进,才能惠及更多学生和老师。让学生快乐学习,让教师幸福工作。”王振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