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王晓菲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与记者交流
12月28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请5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者围绕“改革开放与中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这5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者中就有德州恒丰集团纺纱技能教练王晓菲。在今年第十四届中华技能大奖评选中,全国共有30人获奖,王晓菲为本届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技能人才。
王晓菲是一位“85”后职工,从事纺纱工作15年来,从一名普通的纺纱女工成长为全国纺织行业细纱工操作冠军,并包揽单项和全项操作第一名,先后荣获山东省首席技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当选为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她的身上体现着新时代工匠勤于学习、勤于钻研、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干就干最好成为她不懈的追求
肯下“苦功夫”、善啃“硬骨头”,熟悉王晓菲的人都这样评价她。2003年7月,王晓菲到当时的德棉集团细纱车间当上了一名挡车工。细纱挡车工劳动强度大、工作单调,是纺织行业最苦最累的岗位之一。但王晓菲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自工作以来每天提前1小时到车间做好清洁及对口交接工作,仔细检查设备运行情况,保证万无一失;在抓好棉纱质量上,她按照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的原则处理好停台,加强巡回,及时处理停台,提高开车效率,有效减少纱疵的出现。
她暗下决心要向党的十六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细纱挡车工段月英,全国劳动模范、前纺车间粗纱挡车工殷红,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细纱挡车工任英等先模学习,成为一名“纺织状元”。有了梦想,工作就不再仅仅是简单的机械重复,枯燥的练兵也不再乏味难耐,她在点滴积累中能力得到提升。机遇永远垂青有准备的头脑。 2008年,王晓菲代表企业参加全国棉纺织行业职业技能细纱工竞赛,以单项和全项两个第一、总分92.626分的成绩夺得了本次大赛的冠军,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称号。到德州恒丰集团工作后,公司创立了王晓菲技师工作站,制定了技能培训规划,系统科学地培训技能人才,她工作的劲头更足了。王晓菲多次主持公司新品种开发,带头研发的“军用服饰纱线”和“森林氧吧纱线”获得国家专利。
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不断攀登技术高峰
记者到恒丰集团细纱车间采访王晓菲,看到她在操作台间来回穿梭,眼明手快、干练利落。细纱车间共有200多台纺纱机,24小时不停车,时常会出现缠堵挂、飞花等不可避免的问题,凭借过硬的技术,王晓菲多次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使是最难看的“老虎机台”,王晓菲也能把它“收拾”得服服帖帖。细纱改品种过程中,原来必须停车更换配件。王晓菲创造了“改纺不停台操作法”,实现开车状态下,边换纱线边接头,改变了“凡改纺必停台”的老传统,可增加改纺机台产量的2%。
王晓菲学历不高,但她通过不间断的理论学习和一线实践,使业务技能不断提高,特别是她不满足于当一名熟练的技术工、操作工,而是向技术革新能手加快转型,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恒丰集团作为纺织行业的龙头企业,经常引进新的细纱机设备以及纱线品种,必须随之更新的操作手法没有先例可循,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有一种新产品投产初期,纱线断头一直居高不下,开车效率仅为50%至60%。王晓菲从挡车工的角度寻找突破点,通过对紧密装置结构的研究,创造出“紧密纺斜接头操作法”,使开车效率提高至95%,每班用工由11人减至5人。公司植物染纱线因颜色的原因,断头后不容易被挡车工发现,造成瞬时断头率居高不下,王晓菲提出增加车头激光灯来帮助发现断头,这让瞬时断头率降低到正常值,挡车工的巡回减少了50%。
甘当人梯,无私奉献,悉心授艺带高徒
多年来,王晓菲不断将自己的技能绝活倾囊传授给徒弟和新员工。她根据员工的特点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适应能力。工作中,她积极参与导师带徒活动,把一台台纺纱机当成了传技授艺的三尺讲台,针对帮教对象不同的年龄、性格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因人而宜,手把手地教,不厌其烦地讲。在她的努力下,新工试用期由原来3个月缩短到1个月,缓解了车间用工紧缺的问题。截至目前,王晓菲已培训新员工1000余人次,带出优秀学员15人。李瑞瑞是王晓菲的徒弟之一,在2015年市级操作比赛中,李瑞瑞取得第一名,今年获得山东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对企业青年职工而言,工匠精神和敬业精神是非常值得弘扬和传承的,在这方面我要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以担当精神为企业和实体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带出更多的技术能手、革新能手,展现新时代工匠风采。 ”王晓菲由衷地说。
记者|杨德林 通讯员|陈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