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外出打工 我为百姓打工|边临镇:党员干部当好群众“娘家人”

镇人大主席刘砚青(右)到村民家中走访

“大哥、大嫂,孩子们都在外打工,有什么需求就跟我们说,我们帮你解决。另外,炉子别放在卧室,烟囱也要随时检查,防止煤气中毒。”2月14日,陵城区边临镇人大主席刘砚青来到夏庄村高胜利家中走访,在详细了解家庭需求的同时,叮嘱他们注意安全。

同刘砚青一样,边临镇60余名机关干部及近200名村“两委”干部定期走村入户听民声、知民意、办实事、解难题,当起群众“娘家人”。

边临镇全镇人口2万余人,群众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要收入来源,富余劳动力主要靠外出打工贴补家用。村里的留守老人及儿童较多,青壮劳动力的缺乏,给留守家庭的作物耕种、生活琐事解决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我们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2018年初建起党政班子成员分组包片、机关干部包村的工作机制,紧紧抓住群众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难题,让他们安心外出务工,解除其后顾之忧,最终实现和谐安民、富民强镇。”镇党委书记刘凤霞说。

去年6月份,有群众反映镇政府驻地主干道两旁小商贩违规占道经营,严重影响了居民出行。接到群众反映后,镇党委、政府立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方案,集中对店铺超范围及占道经营、货物乱堆乱放、私搭乱建等进行专项整治,共教育引导商贩80家,清理违规经营点4处,新划停车位350余个,更换灯杆道旗137组,得到群众普遍好评。

郭庄村大棚蔬菜标准化种植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年久失修的坑洼道路成了“拦路虎”。镇党委了解这一情况后,积极与上级相关部门取得联系,投入153万元对村级道路重新修整。为解决村民灌溉难题,史家庵村由村集体出资,在村里建设了两座电灌站,由专人负责全村农田灌溉。“以前总为灌溉发愁,每年要回来几趟,现在可以安心在外打工了。”史家庵村村民秦双周说。

通过一年多的深入走访调研,500余件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难题得到及时解决。该机制的设立,不仅搭建了党员服务群众的便捷桥梁,更让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立了威信、赢得群众信任。

边临镇坚持为民办事,凝聚人心,大家干劲儿十足,全镇经济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传统种植结构加快调整,大棚蔬菜、大田蔬菜双轮驱动,农民增收明显,大田蔬菜的收入是传统种植模式的3至4倍,大棚蔬菜单棚单季纯收入达到4万元;双招双引提质扩容,成功签约德州扒鸡产业小镇等3个项目,投资总额12.5亿元;民生工程密集铺开,新铺10余条道路,投资总额达253万元,打通了乡村振兴“主动脉”。

通讯员 李发才 编辑 尹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