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雨之夜的人生叩问
□王庆荣
深秋了,室内透着一丝清冷。

傍晚,又下起了小雨。起初只是窗玻璃上沾了几痕若有若无的湿迹,转瞬便传来淅淅沥沥的声音。街巷、小区里霎时沉寂下来。白日车水马龙的喧嚣,仿佛被这无尽的雨丝吸收、融化。屋里静极了,只听见窗外楼檐下“滴答、滴答”有节奏的滴水声,像一首无言的催眠曲,轻轻拍打着心绪,让人的心跟着一点一点沉静下来。一天的疲惫渐渐浮起,困意也悄然袭来。
忽然,一阵清脆的电话铃声响起。我在蒙眬中惊醒,抓起听筒,那头传来急促的声音——一位朋友刚刚离世的消息。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像重重一击敲在心上,睡意顿时全无,只剩沉甸甸的悲痛压在胸口。
雨还在下。玻璃上的水痕蜿蜒向下流淌,为寂静的室内添了几分灵动。窗外传来雨打梧桐叶子的沙沙声。橘色的灯光下,我半卧于榻,心绪难平,往事如潮水般涌来,忆起与这位朋友的种种过往。
他是个性情中人。为人坦诚直率,说话直来直去,从不拐弯抹角;做事认真执着,却也爱钻牛角尖,凡事非争出个输赢不可。心直口快的他,有时口无遮拦,爱传些闲言私语,无意中伤了不少人,也积下些怨怼。退休后,脾气未改,与老伴、儿子、媳妇之间矛盾不断,家中难得片刻安宁。生活的诸多不顺,使他郁郁寡欢,慢慢患上了抑郁症,再加上老年病缠身,身体如秋叶飘零,每况愈下,终于病倒入院。上月我才去探望,不曾想,今日已驾鹤西去,阴阳两隔,那次见面竟成永诀。
老友的辞世,因他的性格弱点,或多或少带有悲情色彩。在极度悲痛之余,我思绪万千,这鲜活的教训,也引发了我对人生意义的感悟与反思。
人这一生,总该明白一个道理:谁也无法永远活着。这是所有生命必然的归宿。万物皆有期,时辰一到,便会悄然告别这个世界。我们的一生或许短暂,不过数十年光阴,来时如风,去时如烟。来人世间走一遭,如客旅,如浮梦,拥有的欢乐能有几何?有些事,要想开一点,看淡一些,不必事事较劲、斤斤计较。执念深时,痛苦便深;心若放开,自然轻松自在。
世间之事,如浮云聚散,来来往往。握不住的,不如坦然放手;留不下的,不如从容送别。与其与人争执,不如与山水对坐,看山高月小,听水流鸟叫,胸襟自然开阔;与其计较得失,不如同日月共饮,观晨光破晓,赏暮色四合,心思便会澄明。心若简单,目之所及皆是清风明月;人若知足,步履所至皆生欢喜莲花。日子,不妨简单过;道路,不妨慢慢走;饭菜,不妨细细品;情谊,不妨深深守。纵有千百烦恼事,淡然一笑化清风。
做人,贵在少言,善在不争。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嘴上一时痛快,祸根却已埋下;心里一时舒坦,麻烦却找上门来。少言不是不说,而是择言而发,做到心中有尺、口中有度、行动有标。用耳朵倾听世界,用嘴巴呵护缘分。宁可嘴拙,不惹祸端;宁可沉默,不招人厌。
所谓不争,争一时之气,夺一寸之利,争到尽头,耗尽了情谊,毁掉了缘分。少说是智慧的沉淀,不争是修养的体现。人生一世,赢在和气,输在脾气,成在大气。不在嘴上赢人,而在心里修身。少言以涵养智慧,不争以积攒福气。不争不是懦弱,而是看透后的从容;不说不是逃避,而是放下后的自在。倘若退到无声处,自有春风拂面来。
我静静思考,默默念叨着。夜深了,眼皮渐沉,意识如叶浮水,缓缓漂向梦乡。
清晨,我从蒙眬中醒来,雨已停了,城市还浸在雨后潮湿的静谧里。云层裂开一道缝隙,漏出些许淡白的天光。下楼漫步,空气如洗过一般清新,散发着泥土和落叶的芬芳。梧桐叶边缘泛着淡淡的枯黄,沉甸甸地垂在枝头,一阵风过,便有带着湿气的落叶打着旋儿飘落,贴在湿漉漉的水泥路上,安详而静美。绿化带里的月季花瓣沾着晶莹的雨珠,娇嫩的粉色与深绿的叶片相映,在略显萧瑟的秋晨里透出几分生机。
街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都裹紧了外衣,步履匆匆,开启了新的一天。

作者早年生活照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