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诚意才是“双十一”最好的算法


□王萌

进入10月下旬,“双十一”大促已全面铺开。然而,与火热宣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交媒体上“双十一 没便宜”“你的消费者不是华罗庚”等话题持续升温,折射出消费者对繁复规则与价格“猫腻”的集体疲惫。

套路透支信任,数字游戏难以为继。精妙的规则设计若背离诚信,终将消磨消费者的耐心与信任。在往年“双十一”大促活动中,有消费者发现,关注已久的商品在活动前悄然提价,所谓“优惠”后仅比日常价低2元,甚至不降反升。更有商家通过下架旧商品链接、新建SKU等方式规避比价工具,使消费者难以追溯真实价格轨迹。这些套路看似为平台和商家换来短期流量,却让“双十一”这一IP的信誉持续受损。当“不着急就等等,过了双十一就降价”成为普遍心态,信任流失的现实已不容忽视。

诚意无需包装,简约策略更得人心。真正的诚意无需华丽话术,而是体现在对消费者需求的尊重与满足。今年部分平台尝试化繁为简:京东推出“官方直降,低至一折”,淘宝天猫采用“官方立减”,抖音则主打“一件直降”等玩法,避免凑单凑券的烧脑计算。这些调整初步收获积极反馈,调研显示,超七成消费者因“平台规则简单、价格稳定”而选择在京东完成首单。可见,消费者核心诉求并非解谜式促销,而是透明定价、高效服务与实质优惠。当平台将“流量思维”转向“用户思维”,简约、真诚的策略反而能赢得长期好感。

回归商业本质,方能行稳致远。双十一”能否持续焕发活力,关键在于回归“真实让利”与“体验至上”的商业本质。从最初的光棍节促销到全球购物盛宴,其根基始终是优质性价比与消费体验,而非规则复杂度。当前,电商竞争已从“拉新”转向“留客”,平台需与商家、监管方协同共建健康生态。一方面,强化历史价格监测与公示,对虚假促销施以重拳;另一方面,通过AI技术优化供应链、保障现货供给,依托即时零售提升履约效率。正如业内人士指出,“当低价成为标配,体验便是终极战场”。

“双十一”的未来,不在复杂的算法中,而在朴素的诚意里。少一些“涨降戏法”,多一些“明码实价”;少一些“流量算计”,多一些“用户关怀”。唯有以真诚取代套路,这场年度商业盛事才能实现平台、商家与消费者的真正共赢,在岁月洗礼中历久弥新。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尹晓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作者:​德州日报)